近幾年,盡管國內整體生育率下降,但國內生育基數龐大,母嬰行業依舊具備巨大發展空間。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母嬰行業市場規模達3.5萬億元,預計2024年突破7萬億元,年復合增速約15%。同時,隨著90、00后成為父母,底層養育需求發生較大改變,為母嬰行業的發展創造了大量新的需求。此外,近幾年民族和文化自信快速提升,國內消費者對國產品牌的信任度提高,疊加國內供應鏈能力的提升,國內品牌迎來快速發展。
國內母嬰全品類品牌Babycare,Babycare成立于2014年,僅八年時間就成為母嬰行業現象級品牌。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母嬰行業,Babycare是如何快速崛起和發展的?我們通過對其發展路徑進行梳理,拆解其關鍵成功因素,思考母嬰行業未來投資機會。
品牌基本情況
Babycare品牌隸屬于杭州白貝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曾用名杭州貝咖實業有限公司),由華人設計師李闊(luka.lee)于2014年創立,同年入駐天貓商城。
發展至今,Babycare產品覆蓋-1至6歲育兒周期,包含孕產、尿褲、紙巾濕巾、喂哺、玩具、出行、家居等,涵蓋母嬰行業33個二級類目,近600個三級類目,是母嬰領域極少數堅持一站式全品類戰略并成功實施的品牌。
品牌發展路徑
小眾品類切入
Babycare剛開始進入市場時,通過消費者洞察,精準分析腰凳消費痛點,該品類競爭相對溫和,且具有一定硬件和技術壁壘,對供應鏈要求較高,競爭對手難以快速仿制跟進。Babycare通過與實驗室合作,對人體工程學痛點的解決,在腰凳這個小眾市場挖掘潛在用戶。
線上起家,吃透電商流量紅利
Babycare創立于2014年,早期通過線上銷售,銷售渠道主要為天貓商城,品牌隨著天貓的發展而壯大。
2020年之前,Babycare淘內獲得的流量大部分為免費流量。據增長黑盒對品牌2020年4-6月期間的流量來源結構分析,其免費流量占比高達約65%,充分說明Babycare在老客戶中具備較高的品牌力。
切入高頻復購產品,實現持續增長
Babycare在以腰凳起盤后,為了持續提高用戶粘性和復購,依次推出喂養類、紙巾類、玩具、輔食等產品線。通過喂養用品打爆款,利用爆款流量帶入高頻產品——濕巾、棉柔巾、紙尿褲,目前新方向是零輔食、服裝、教育,幾乎覆蓋了母嬰賽道全品類。
關鍵成功因素
設計驅動一切
據品牌方透露,Babycare網羅了來自美國、德國、日本等世界各地工業設計師、平面設計師及插畫師,其中外籍設計師就有40多位。此外,在中國和美國都有設計中心,美國的設計中心位于猶他州鹽湖,中國的設計中心位于杭州。
據公開資料顯示,2021年Babycare研發投入較2020年增長55%,研發設計人員數量超200名,是典型的設計驅動型公司。
全球化供應鏈改造整合
母嬰行業雖說是一個行業,但不同品類之間供應鏈幾乎完全割裂。隨著涉及的品類增加,供應鏈管理難度指數級提升,Babycare的成功少不了其對全球化供應鏈的改造整合能力,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兩點。
C2B2M模式
通過對消費者的深刻洞察,以“存在即不合理”為設計理念,提出“10倍好”的解決方案,并憑借全球優質供應鏈的連接能力,實現產品的落地。
庖丁解牛模式
把做一個產品時將會涉及到的所有原材料、工藝、技術、生產設備等一一列出,再利用品牌影響力去連接、整合全球資源,甚至反向推動供應鏈改造,實現產品品質的突破和用戶需求的滿足。
一站式全品類布局,提升用戶LTV
早期借腰凳打響品牌知名度后,Babycare開始全品類布局,通過屢次打造爆品拓寬產品線、提升用戶復購,最終實現用戶LTV提升。Babycare具體拓品方向可總結為以下三點:
1、追隨用戶成長曲線,產品從嬰兒向幼兒過渡;
2、從低頻的耐用品到高頻的消耗品過渡;
3、摒棄“物以類聚”,聚焦“人以群分”,提供一站式場景解決方案 。
線上線下結合,精細化運營私域用戶
1、線上起家,私域提高復購
Babycare靠線上起家,伴隨互聯網流量紅利發展壯大;同時,將各渠道用戶引流至私域,通過精細化運營提高用戶粘性,增加持續復購。
2、布局線下,搶占更大市場
Babycare目前累計覆蓋全國2萬家線下門店,渠道包括沃爾瑪、孩子王、盒馬鮮生等。此外,在杭州、上海、廣州等城市開設了幾十家品牌形象店,進行品牌露出、用戶觸達和連接。
獨特的品牌營銷方式
大眾很少在電視、梯媒等公開場合看到Babycare的品牌營銷廣告,其品牌影響力主要集中在育兒群體內。
近兩年,Babycare加大了品牌露出,主要通過公益活動等進行價值觀輸出,與消費者達到共情。
總結
Babycare的發展給國內母嬰行業樹立起新的標桿,在行業的快速發展下,國內品牌具備較大發展潛力,我們期待有更多優質品牌的出現。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