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保健門診讓寶寶成長不“脫軌” 早期干預工作幫寶寶發育不“掉隊”
雙劍合璧為幼兒健康護航
“我家寶寶是早產兒,喂養上我該怎么做,能讓她趕上同日出生的足月寶寶?”“寶寶光吃奶不長體重是怎么回事?”“五個月的寶寶能添加輔食嗎?添加什么?”“寶寶總出汗,半夜總醒,是缺什么嗎?”……
每一位帶著疑問前來大慶油田總醫院兒保門診看診的父母,總會找到滿意的答案。兒保門診劉曉陽主任醫師介紹,不少新生兒父母對兒保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還有不少家長對小寶寶身高體重的發育比較重視,卻往往忽略了寶寶的運動、交流與行為能力。認為寶寶運動方面晚一點沒什么,再大一點就自然而然的都會了。
劉曉陽主任醫師前不久出門診就遇到了這樣的一個寶寶。寶寶七個多月了,還坐不穩,家長覺得再大點就好了,可過了七個月還是不見進展,這才著急來看兒保。終,通過評估,發現了孩子存在的問題,由早期干預的治療師制定出個性化的家庭復建計劃,手把手的教會家長,一個月后復查時,寶寶的各方面能力都有了明顯改善。
“我們既然生了寶寶,就要對他們負責任,陪伴和參與寶寶的成長過程,關注他的每一點變化和成長,讓他在一個有愛的環境中生活,這樣寶寶才能健康快樂的長大。”劉曉陽主任醫師想對所有家長說。
GMs評估 評定大腦功能發育
在總院,檢測寶寶大腦功能有一個秘密武器,GMs(全身運動評估)。這個專業名詞,對于很多家長來說很陌生,它是做什么的?不了解的人都會問這個問題。但它在早產兒、高危兒的家長眼中,則是一個“解惑”神器。
GMs是一種針對新生兒和小嬰兒的新型的神經運動評估方法,具有靈敏度高,無干擾,非侵入性的優點,能超早期預測寶寶后期是否發展為腦癱,為寶寶爭取到寶貴的時間窗,進行早期干預。在寶寶不哭不鬧,清醒的狀態下,拍攝幾分鐘的視頻,由經過歐洲認證的評估人員進行分析得出結果。
“GMs作為一種有預測性的工具,用于矯正月齡20周前的小嬰兒的運動功能評估,可以幫助醫生了解小寶寶的腦功能。”主管治療師姜偉艷說道。
劉曉陽主任醫師介紹,臨床上或生活里,如果發現早產兒或高危兒有運動發育障礙的可能,我們會建議其進行GMs評估,根據評估結果,針對寶寶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及干預治療。
早期干預 爭取寶貴時間窗
我們醫院新生兒科救治的小體重的寶寶是一個早產兒,體重僅有840克,歷經早產兒的呼吸關、感染關、黃疸關等從新生兒重癥監護室勝利出院后,寶寶太小,家長手足無措,而且寶寶不適應新的環境,每次喂奶時間都在一個小時左右,吸吮無力,主管治療師于靖華根據寶寶的評估結果,給予相應的干預,對寶寶口腔進行了按摩,按摩后寶寶吃奶時間明顯縮短,連續幾天的治療后,寶寶吃奶情況明顯進步,一個月體重增長至四斤。寶寶現在仍在定期隨訪中。
“如果發現早產兒或高危兒有運動發育障礙的可能性,應及時開展早期康復訓練,使早產兒或高危兒的大腦潛能得到充分發揮。對于腦損傷兒童,早期康復訓練可以使受傷的大腦在功能上得到代償,盡大可能地達到智力和運動功能正常發展的目的。”劉曉陽主任醫師提醒,早期干預越早越好,寶寶的腦發育在出生后的3年非常快,也就是常常說起的重視寶寶出生后的1000天。
“自2017年3月,GMs正式運行至今,我們已完成了2000多例寶寶的GMs評估。”于靖華提起她們如今做的這份工作,充滿了成就感和幸福感。
說起這幾年,讓她印象深刻的寶寶,是從齊齊哈爾過來的30周早產的福寶寶,滿月發現肌張力高,頭顱核磁顯示腦軟化灶,當地醫院認為腦癱可能性非常大,因為是雙胞胎中幸存的寶寶,家長的精神壓力十分大。后經省內知名醫院教授推薦,了解到油田總醫院已開展GMs評估,可以預測腦癱的可能性,抱著微弱的希望,他們一家來到了大慶。
經過查體、GMs評估,福寶寶階段為輕度異常,于靖華主管治療師給予相應的干預治療。經過一段時間治療,第二階段評估達到正常,提示腦癱的發生率很低,早產寶寶的各方面發育還是慢慢的,家長堅持每周一次的干預指導,寶寶矯正月齡六個月時可以獨坐,矯正月齡1歲獨走,如今寶寶家長經常在視頻中秀可愛的小寶貝新技能,14個月熟練的用勺子自己吃,20個月開始背誦…
“早期發現寶寶發育軌跡的偏離,正視寶寶問題,重視干預指導,積極配合醫生與治療師,堅持每階段的隨診評估,在家中按照治療師指導認真完成作業,相信您的寶寶終都會健康的長大。”這是早期干預室的治療師們想對家長說的話。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