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洗護品類在門店是十分雞肋的,占比做不高,也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但是隨著新生兒數量的不斷走低,疊加奶粉品牌集中度飆升等影響,剛需的奶粉品類利潤持續走低,細分品類的重要性凸顯,營養食品、零輔食、洗護等紛紛成為大家重新發力的方向。
而在疫情的沖擊下,消殺產品成為了新的剛需,讓我們看到了這一品類的增長潛能,也出現了行業在高速發展初期的必經階段——泥沙俱下,魚目混珠。
洗護品類若要成為母嬰渠道新的增長點,必然要踐行長期主義。
走向品牌化、品質化
母嬰行業盡管不大,但是各個品類卻發展各異,所處的階段迥然不同,我們可以循著成熟品類的發展路徑去思考新興品類,每一個細分領域在草莽時期或許能夠收割到一波品類興起的紅利,但是隨著行業的發展成熟,隨著消費者對品類品牌的認知漸漸成型,雜牌終將被淘汰,品牌化勢在必行。
經過疫情的加速洗禮,洗護品類走到現在,已經慢慢開始了品牌化的進程。
渠道已經在有意識的拒絕“薅羊毛”的投機品牌,開始著眼更長線的生意,這也倒逼著廠家去走向品牌化、品質化的路徑,然而要想實現品牌化,必然要加大運營投入,來塑造自身的品牌形象。
問題是,現在是“造星”的好時機嗎?
善用危機,擴大聲量
丘吉爾曾說過,“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危機下蘊藏著巨大的機會,甚至危機越大,機會越大。就像夜深人靜時針掉在地上都能夠聽得清,所以,對于有思路又肯花錢做市場的洗護品牌來說,危機時就成為了塑造品牌、打敗對手的好時機。
然而空有品牌化和品牌投入的決心是沒有用的,洗護品牌的體量較小,很多品牌并不具備在高空大量投放廣告的條件,但洗護現在加大運營投入是勢在必行的,有決心,有準備,就能找到機會。
比如mamakids就憑借各路母嬰達人以及消費者的口碑宣傳熱度較高,網紅品牌艾維諾、戴可思等也在線上聚集了大量人氣,并逐漸反哺到線下。洗護非常適合借助新興平臺去觸達消費者,宣傳產品口碑,提升品牌調性。
流量時代,洗護品牌應該趁著引流成本還沒有飆升到肉疼,盡快去放大聲量,抓住流量,開啟品牌化的新征程,才能夠在這條路上行穩致遠。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