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快消品中的寵兒,無論宏觀經濟如何變化,化妝品行業似乎總是順風順水,就算是疫情也阻擋不了人們對美的追求。
上個月,各化妝品上市公司發布了上半年財報,我們抽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幾家,從數據來看美妝產業鏈各環節的情況。
原料、代工企業
科思股份2021上半年營收5.1億元,同比下滑10.5%;歸母公司凈利潤0.9億元,同比下滑7.6%。
也許是疫情的滯后效應,這家原料企業營收和利潤雙雙下滑,表現欠佳。
青松股份2021上半年營收19.1億元,同比上升6.4%;歸母公司凈利潤1.8億元,同比下滑20.1%。
口罩銷售下滑也是導致它銷售額不高的一個原因,而化妝品新政下備案的低效等因素導致了它利潤的下滑。
代工企業利潤率偏低已是常態,而現在表現得更加突出。
代運營企業
麗人麗妝2021上半年營收18.6億元,同比上升2.8%;歸母公司凈利潤2.1億元,同比上升36.6%。
麗人麗妝在營收和利潤上完全碾壓同行,精細化運作帶來了流量轉化率的提升,近年其銷售和廣告費均呈下降趨勢,利潤自然就增長了;麗人麗妝在發布財報前又與科蒂集團確定了合作關系。
壹網壹創2021上半年營收4.9億元,同比下降12.8%;歸屬母公司凈利潤1.3億元,同比上升16.7%。
壹網壹創利潤增長的原因之一,是和百雀羚的合作模式從傳統代理調整為品牌管理服務模式,這種代運營公司和品牌企業合作的新模式,也許會逐漸成為一種潮流。
若羽臣2021上半年營收6.0億元,同比上升7.8%;歸屬母公司凈利潤0.4億元,同比下滑5.8%。
若羽臣今年開始和愛茉莉太平洋合作。
凱淳股份2021上半年營收3.8億元,同比上升0.4%;歸屬母公司凈利潤0.3億元,同比下滑12.7%。
目前的上市代運營企業中,凱淳的表現比較差強人意。
總體來看,代運營企業發展勢頭較好,現在很多國際品牌紛紛開始謀求與代運營企業的合作。
品牌企業
上海家化2021上半年營收42.1億元,同比上升14.3%;歸母公司凈利潤2.9億元,同比上升55.8%
雖然從百分比看,營業收入增幅不大,凈利潤增幅較大,但也只不過是因為利潤原本的基數小而已,總體的利潤率表現平平;作為傳統美妝龍頭企業,上海家化的互聯網轉型,給人的感覺似乎有點“慢半拍”。
丸美股份2021上半年營收8.7億元,同比上升10.1%;歸母公司凈利潤1.9億元,同比下滑29.5%。
丸美營收增幅緩慢,而利潤居然是下滑的,作為一家老牌美妝企業,也許是因為從傳統渠道轉型到新興渠道的過程中,成本消耗過高。
珀萊雅2021上半年營收19.2億元,同比上升38.5%;歸母公司凈利潤2.3億元,同比上升26.5%。
珀萊雅營收和凈利潤均實現了大幅度的增長,近年來,珀萊雅積極謀求向新渠道的轉型,獲得了不俗的成績,總體表現強勁。
貝泰妮2021上半年營收14.1億元,同比上升49.9%;歸母公司凈利潤2.7億元,同比上升65.3%。
薇諾娜的母公司貝泰妮,一直都是以線上渠道為主,它除了保持在電商平臺一貫的優勢之外,現在也開始往線下發展,另外也開始經營私域流量。
逸仙電商2021上半年營收29.7億元,同比上升47.8%;目前仍然虧損。
日記的母公司逸仙電商是誕生于線上的新銳品牌,算是美妝圈DTC模式做得非常不錯的企業了,它的整個運營思路和傳統企業差別較大,它是通過燒錢、砸流量、形成規模,后期再賺錢,我們暫時可以不關注其利潤。
毋庸置疑,化妝品的品牌企業算是日子過的:增長快、盈利高,在化妝品整個產業鏈上,品牌商這個環節的利潤率向來都高,現在依然如此。
國際
我們再看下全球美妝知名企業歐萊雅,2021年上半年財報集團銷售總額151.9億歐元(約1154億人民幣),營業利潤為29.9億歐元(約227億人民幣)。
說起來真得有點汗顏,我們這次列舉出的另外11家企業的營收和利潤全部加起來,似乎都夠不上人家的零頭。
即便如此,國產品牌與前些年相比已經有很大的改觀了,未來可期。
國際今年尤為看重中國市場。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