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一位普通的奶粉企業職業經理人,而是先后在兩家奶粉行業任職過的優秀經理人。想再次深入了解張國華的職業履歷,大家不妨再回看一下食悟此前的報道:!飛鶴從他的“勁敵”惠氏那里挖了一位靈魂人物.
從惠氏大中華區到雀巢大中華區,張國華都曾是CEO,2012年12月到2016年9月,這段時間,張國華處于職業生涯的狀態!
隨后不知什么原因,他調任惠氏幼兒全球業務主管,這與雀巢大中華區CEO的職位相比,明顯被貶了。
張國華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張國華后來離開惠氏和雀巢了,直接投奔惠氏勁敵飛鶴。2019年4月2日,張國華出任飛鶴收購的美國公司——維他命世界總負責人,負責飛鶴幼兒配方奶粉產品的海外銷售和推廣,以及維他命世界的海外發展策略。
能夠把雀巢昔日的大中華區CEO挖過來,并主抓飛鶴的海外市場,能夠看得出飛鶴是多么地重視人才,吸引人才,以及對海外市場拓展的決心!
然而,飛鶴4月6日的一紙公告,宣告了這位傳奇職業經理人未來三年徹底離開了他從業多年的奶粉及行業。
根據飛鶴這份相當“考究”的“調任”公告:張國華雖然辭任維他命世界國際主席及Vitamin World USA主席職務,但飛鶴給了他非執行董事職務,服務期三年,每年薪酬20萬港元。
這份辭職且三年內不得在同行業任職的公告,通過這種溫情式的處理,既讓人不覺得這是一項很大的人事變動,同時又以大的誠意希望未來三年雙方不至于出現什么摩擦矛盾。
僅從這份公告就能看得出:飛鶴如今的強大,不僅在業績、在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力上,就是公告起草的文字功力和處理人事變動的方式方法,都已經處于很高超的老司機段位了。
言歸正傳,張國華的職業路線,給奶粉經理人哪些啟示?
1,外資企業人才向國產品牌流動,將成為一種趨勢。
張國華從雀巢、惠氏那里轉投飛鶴,從側面反映了國產品牌的崛起,在昔日雀巢中華區老大的眼中,飛鶴也是一個很不錯或者更好的平臺。
飛鶴敲鐘現場,張國華(右一)出現在臺前
曾幾何時,誰能想到惠氏的大中華區CEO能夠來飛鶴,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但在2018年后,隨著國產奶粉的強勢崛起,飛鶴迅速超越惠氏,從惠氏手中奪走了中國奶粉市場的寶座。
沒辦法,誰是誰就有足夠的實力,足夠的吸引力。職業經理人辛辛苦苦,圖的不僅僅是薪酬,同時也很看重平臺。
無獨有偶。曾經締造多美滋神話的盧敏放,2015年1月從達能轉投蒙牛旗下子公司雅士利。盡管2015年前后國產奶粉還沒有露出崛起的明顯信號,當時飛鶴還在找咨詢公司制作定位戰略,君樂寶奶粉也僅僅上市一年,但盧敏放仍然從外資品牌轉向了國產品牌。
這一轉,恰恰主抓了天時地利,2016年蒙牛總裁孫伊萍下課,盧敏放成了蒙牛新任總裁的佳人選,雅士利成了盧敏放的美跳板。
2,中國乳業的國際化,未來十年、二十年或者更長一段時間,一定要遠離美國!
張國華來飛鶴的2019年4月,是中美貿易戰剛剛打了半年之久,這個時候中美關系還處于惡化的開始階段,所以當時包括飛鶴在內的諸多中國乳企,對美國市場還是充滿了期待。
但萬萬沒想到,川普跟中國杠上了,當然,中國也沒有被川普掀起的貿易戰嚇到,隨后中美在貿易領域的較量愈演愈烈。
這讓中國乳企的美國市場拓展遇到了不小阻力。
究竟有多難,沒有國際化的企業是很難理解的,沒有去美國布局的中國企業也是很難懂的。
中美貿易戰還沒結束,川普任上又爆發了全球疫情,美國疫情嚴重,所以,張國華上任飛鶴負責人的這兩年,絕不是一個好時機,他很難扭轉大環境,也很難通過業績來證明自己的能力。
所以,過去這兩年,飛鶴的國際化戰略基本處于停滯狀態。
誰來接任張國華執掌維他命世界?飛鶴的國際化戰略如何調整?都是值得我們去關注的。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