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任何一個產業來說,未來的競爭不是產品的競爭,而是模式的競爭。
作為傳統農業,我們更需要借助新思維、新模式來顛覆與創新。比如;有機農業、電商模式、產業鏈模式、產業融合、種養結合模式。
尤其,這幾年,種養結合模式逐漸成為現代畜牧業的發展方向。其中,正大食品、牧原股份、新希望集團等養豬產業巨頭都在采用種養結合模式,降本增效、擴大競爭壁壘。
作為乳業巨頭——飛鶴奶粉也看上了種養結合模式,借助其構建生態循環產業模式,讓農畜牧業廢棄物“變廢為寶”,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徹底解決企業生產與發展難題。
那么,種養結合模式為什么受到農牧企業的青睞,這個模式如何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呢?
-010-
政策利好種養結合模式
種養結合模式,利國利民!這句話很實在!
對于種植和養殖行業來說,種養結合模式具有節本增效;對于企業和農民來說能增加收入。
因此,種養結合模式對于農業意義重大。
農業部相關專家也表示:種養模式不僅有利于拓展畜牧業發展空間、解決養殖用地難題,還對改良土壤、提升農產品品質、提高農業產出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印遇龍院士也指出,大力發展現代化種養結合循環農業,建立生態、環保、循環的可持續發展農牧業,形成人與作物、家畜、土壤的良好循環互作關系,這是未來農業發展趨勢。
到底什么是:種養結合模式!
從定義來看,“廣義來講,種養結合,就是種植業和養殖業相互結合的一種生態模式。”狹義理解,種養結合模式是養殖場(小區)采用干清糞或水泡糞等清糞方式,液體廢棄物進行厭氧發酵或多級氧化塘處理后,就近應用于蔬菜、果園、茶園、林木、大田作物等生產,其關鍵是糞污處理。
當然,種養結合模式除了解決資源難題和環境污染之外,更關鍵是效益提升。
曾有媒體報道,廣東湛江農民采用種養結合之“稻鱉魚鴨”復合共生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生態效益,一畝水稻田的產值增長了近10倍。
農業行業觀察還發現,種養結合模式使用場景多的就是畜牧業。
近年來,我國畜牧業持續穩定發展,有力保障了民生供給,但污染問題也日益突出。數據顯示,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有機廢棄物產生量大的國家。
這是問題也是機會。
在某次考察乳業企業的時候,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表示,“種養加一體化”有效解決了奶業生產各環節的利益脫節問題,是國家著力倡導和扶持的生產模式。
鑒于種養結合模式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國家及各部委陸續出臺政策扶持。比如,
早在2015年7月2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時,就鼓勵發展種養結合循環農業,加強畜禽糞污、秸稈、農膜等資源化利用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
2017年,農業部印發《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示范工程建設規劃(2017-2020)》,明確了未來三年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示范工程的重點建設區域和重點建設項目。
2021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快現代畜牧業建設,推動農業綠色發展要實施種養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區域示范工程。積極推廣高效生態循環農業模式。
另外,在政策助推下,農業產業公司、養殖企業紛紛布局種養結合,借助新模式實現企業品效合一。
-020-
案例:飛鶴乳業的種養一體化
農、牧業作為飛鶴全產業鏈的上游環節,是飛鶴奶源的源頭,是飛鶴種好地、養好牛、產好奶,打造“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奶粉”的“車間”,對于飛鶴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但是,養殖業的有機廢物成為一道難題,但又必須要破解。
早在2018年,飛鶴乳業董事長冷友斌曾提議:農畜牧業廢棄物是資源不是污染源,建議打造生態循環模式,實現經濟和生態的良性可持續發展。
目前,飛鶴乳業擁有6個萬頭牧場,9個緊密合作專屬牧場、1個觀光牧場,奶牛存欄6萬頭,飛鶴還有專屬農業公司種植近30萬畝,包括玉米、青貯玉米、燕麥等優質飼草飼料,幫助飛鶴乳業打造種養結合模式創造條件。
我們發現,飛鶴乳業還擁有兩個20萬噸亞洲先進的飼料加工廠,是飛鶴全產業鏈的“車間”。飛鶴也是全國率先把飼草飼料種植、精飼料加工納入整個產業鏈的幼兒奶粉企業,從源頭上徹底解決奶源安全問題。
在種養結合上,飛鶴乳業堅持“循環利用”、“種養結合”、“變廢為寶”3大思維,形成大農業生態圈。
目前,飛鶴乳業已率先探索并在黑龍江應用種養一體(秸稈+糞污)的生態循環模式,用技術創新實現生態可持續發展。飛鶴乳業通過生物天然氣、有機肥生產系統將牧場的糞肥、污水與農場的秸稈混合厭氧發酵生產沼氣或生物天然氣,將其提供給社會,用于生物能源的供給補充,沼渣、沼液生產有機肥,真正形成可持續發展產業鏈。
同時,飛鶴投資1.1億建成的克東縣“規模化生物天然氣與有機肥循環綜合利用項目”,年消納禽畜糞肥1.60萬噸TS(干物質)、秸稈2.46萬噸,可年產沼氣1320萬立方米、提純生物天然氣660萬立方米;年產有機肥3.5萬噸;利用糞肥還田,土壤有機質含量還可大幅提升,實現了用地與養地相結合,保護生態環境,補齊農業發展短板。
冷友斌所說:創新生農畜牧業態循環模式,是實現“變廢為寶”,將農畜牧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是根本途徑。
其實,我們透視養殖企業采用種養結合模式的案例,看到有2個方面的作用:1)幫助企業降低投入成本;2)幫助企業產品提升競爭力。
-030-
4大商機 個個都很有市場
種養結合模式受到政策青睞,幫助企業節本增效。同時,該模式還幫助農業產業鏈企業和創業者帶來新的商機。
其實,農業行業觀察認為至少有4大商機:
1)大健康農業迎來發展
種養結合模式的初衷是健康農產品和食品。隨著消費升級的時代,中產消費者更注重安全、健康、營養的農產品與食品,所以綠色農產品和食品將會迎來大爆發。
有專家認為“從傳統農業向農業3.0即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轉化,立足于吃的有營養吃的健康,我國的現代農業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經濟發展客觀趨勢的反映。
實踐證明,農業大健康及其農業的多功能性日益突出,不僅能夠滿足人們對食物和工業原料的需求,而且在消除貧困、吸納就業、保護環境等方面的功能更加明顯,支撐著一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種養結合模式能提供健康營養綠色的農產品,這是必然。
2)新農業將會受寵
我們看到,種養結合模式,盡管是傳統種植業與養殖業的結合,但依然離不開智慧農業、智能農業、數字農業等新農業模式的結合。
根據國際研究預測,到2025年,全球智慧農業快速發展,規模接近700億美元,包括智能農機裝備、智能傳感器系統、智能農業管理軟件、智能無人機、智能機器人等。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指出,發展智慧農業,建立農業農村大數據體系,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深度融合。
所以,種養結合模式與新農業模式結合將會反哺到農業生產與管理,為農業現代化提供新的思路與方向。
3)農業精深加工
種養結合模式有個關鍵環節就是“加工業”,農產品或者有機廢物變成工業品都需要依托加工業的創新。
比如,利用農業種養殖廢棄物生產有機肥,有機肥經過發酵腐熟之后即可進行包裝,可加工成顆粒狀,也可生產營養液,真正實現“變廢為寶”。
但是,這里有一個前提就是要把高科技技術引進加工業,實現加工技術的創新與裂變。
4)三產融合
一二三產業融合根基是傳統農業,二三產業的作用是幫助農業變現或提升。
比如,養殖場開展種養結合之后,養殖場變美麗了、環境變好了,就可以大力發展休閑經濟或多功能農業,如此就可以幫助農業提檔升級。
因此,種養結合模式幫助傳統企業拓寬邊界,帶動周邊產業大發展。比如,飛鶴乳業的種養結合模式就體現在健康農業、農業精深加工和三產融合上,這模式幫助飛鶴大農業發展提供無限的可能性。
小結
種養結合模式是未來農業發展的新思路,特別適用于中小養殖企業,投入小,回報大。該模式的推行幫助企業節本增效,還幫企業實現社會價值,符合中國農業發展特色。
但是,種養結合模式必須要大膽創新,植入更多的新科技與思維,不斷地探索新的商業模式,使得種養結合模式成為農業發展的加速器。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