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品是“美麗”的代名詞,但是給人們帶來美麗的同時,卻也對環境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
12月11日,可持續美妝品牌BYBI獲得了700萬美元A輪融資(約合人民幣4581.2萬元)。在包裝方面BYBI使用甘蔗渣、可回收玻璃和可回收草紙,這些材料易于分解,不易造成污染,對環境非常友好。
2020年疫情后,消費者對環境生態更加擔憂。尼爾森的研究數據顯示,全球73%的消費者表現出希望通過改變消費習慣來減少對環境不良影響的意愿,對于化妝品行業,美妝品牌也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開始在產品包裝和成分的可持續上下功夫。
什么是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是一種注重長遠發展的經濟增長模式,初于1972年提出,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之一。
可持續發展是目前化妝品行業的熱門話題,特別是在國外,愈來愈多的品牌和門店都參與到了這個理念的推廣之中,從產品原料,到包裝,再到終端,都在逐步實現可持續發展。
比如,歐萊雅在可持續發展上,一直走來行業的前沿。
去年10月,歐萊雅集團和Albéa便宣布將聯手推出化妝品管狀包裝,并表示該技術將接受Life Cycle Analysis環保檢驗的多項檢測,先運用于理膚泉的新款200毫升保濕防曬乳液。
今年9月,歐萊雅集團發布了一項生態設計工具“SPICE Tool”,據悉,這項工具將用于評估化妝品包裝的環境足跡,能夠幫助包裝工程師作出更符合可持續要求的設計選擇,并加速產品的可持續性。
某權威機構做過一個調查,有36.3%受訪消費者對可生物降解包裝的主題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隨著對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加,消費者的關注度不僅僅停留在產品的效果和作用上,更把關注重心放在環境可持續發展上。
對于踐行可持續理念的美妝品牌,會讓品牌的形象加分,博得消費者的好感,因此,小編覺得,品牌應趁早入局。
美妝品牌們,應如何落實可持續理念呢?
一、禁用塑料微珠
近年來,化妝品的品類日漸細分,一些去角質、去死皮的磨砂膏風靡起來。在有些磨砂膏中,有一些尺寸小于或等于5毫米且不溶于水的固體塑料的微小顆粒,這種顆粒被叫做塑料微珠。
由于塑料微珠在環境中極難降解,降解周期長達數百年,幾乎是性污染物。至今為止,人們已在全球 233 種海洋生物消化道內發現了塑料微珠。而且,這些直徑小于0.2微米的塑料微珠還可以積累在植物的莖葉中,通過食物的形式進入人體中,對人們的生命和健康產生嚴重的影響。
塑料微珠由于生產成本低廉,多樣,被人們廣泛應用在化妝品中,如牙膏、沐浴露、磨砂膏、潔面乳、防曬霜等等。
2019年11月,國家發改委發布了《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用品,到2020年12月31日禁止生產,到2022年12月31日禁止銷售。
不過,這次的禁塑令只針對淋洗類產品,其他類型產品目前還是可以使用塑料微珠。但是,沒有實施禁塑令的品類,同樣應該重視起來,對產品的原料進行研究與創新,找到合適的可替代的原料。
二、回收空瓶
相信很多女性都深有體會,平時用完的化妝品瓶瓶罐罐,很多做工精致的化妝品瓶都舍不得扔,等到梳妝臺放不下了,才迫不得以扔掉。
所以這時可回收的包裝瓶就顯得非常重要了,這不僅可以減少環境的污染,而且還能減少浪費,達到廢物利用。
如果品牌商能夠通過聯合終端零售渠道,建立起利國利民的玻璃瓶回收體系,必定能夠在消費者心目中建立起負責任的企業形象和環保形象,相信未來的收獲也是無可限量的。
三、采取“預售”營銷
在化妝品行業中,存在這樣一個現象。就是品牌無法預估市場的需求,生產的產品過多,在商品過期或者快過期時,就會將其進行銷毀,銷毀數額達。這雖然對消費者是種負責任的行為,但卻造成了極大的浪費,如果處理不當,還可能對環境也造成一定的污染。
要解決過期品、臨期品過多所造成的浪費,還得從源頭上抓起,比如從零售環節抓起。現在很多線上促銷節日,都喜歡采用預售的營銷策略,盡管這其中的套路很深,但如果真的好好利用,數據反饋到品牌生產的環節,還是能降低浪費的風險。小編堅信,未來,這種消費方式會越來越多。
2020年疫情的爆發,將會使全球邁入可持續發展的“新階段”,可持續發展已經不再是‘一個趨勢’,而是現實,對于日益發展的美妝行業來說,更是需要肩負起的社會責任,用理念和行為影響更多的消費者。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