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馬上就要落下帷幕了,翻看這一年,關于奶源的爭奪硝煙四起,伊利、蒙牛、飛鶴等乳企紛紛加大了奶源的布局,或并購上游規模奶源企業,或收購奶源,或與地方政府合作奶牛項目……今天,我們就一起從7張圖來了解一下國內奶源現狀,看看目前哪家乳企掌握了雄厚的上游奶源資源。
01、我國奶牛存欄量
我國奶牛存欄量自2018年降到較低點后,近兩年進入景氣恢復期,據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席科學家李勝利表示,2020年我國荷斯坦奶牛存欄量增至520萬頭,奶價也從2018年的不足3.5元/kg,上漲到2020年11月的4.15元/kg。
02、我國各省市奶牛數量分布
從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來看,我國奶牛存欄數超過 100 萬頭的省份有內蒙古、 黑龍江、河北等省份,北部地區是我國主要的奶源生產基地。整體來看,我國奶源從北至南依次減少。
03、我國各區大型奶牛養殖企業分布
從飼養模式來看,規模化、企業化模式已成我國奶牛養殖主要的發展方向。據了解,2017年-2019年,我國前40位規模化養牛企業奶牛存欄增長8.3%,牛奶產量增長27.3%,多分布在我國華北、東北、華東、西北地區。
并且很多大型奶牛養殖企業與部分乳企有深度關聯,比如三元控股農畜牧,河北樂源牧業是君樂寶乳業的全資子公司,光明牧業是光明乳業的全資子公司,新疆天澳牧業是天潤乳業的全資子公司,蒙牛控股現代牧業,伊利子公司控股優然牧業,飛鶴控股原生態牧業等等。
04、2020年1-10月全國液態奶產量
就牛奶產量來看,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1-10月全國液態奶產量2150.95萬噸,同比增長3.32%。其中,河北產量289.68萬噸,同比下降2.50%,占全國總產量的13.47%;內蒙古產量262.56萬噸,同比增長9.18%,占全國總產量的12.21%;山東產量170.78萬噸,同比下降6.08%,占全國總產量的7.94%。此外,湖北省由于10月份產量大幅增長,進入前10省份,陜西退出前10。
01、伊利上游規模奶源布局
近兩年,伊利大力加碼上游奶源,尤其是今年,目前伊利手里已經掌握著3家規模化牧場企業,分別是港股上市的中地乳業、新三板上市的賽科星,以及已經遞交IPO申請書的優然牧業。從優然牧業不斷整合上游資源,以及準備上市的動作,不難看出伊利想把優然牧業打造成全國優質奶源供應商的意圖。
并且據招股書顯示,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奶牛存欄量計(約28.7萬頭)及上半年原料奶產量(約75.36萬噸)計,優然牧業是全球知名的原料奶提供商。
02、蒙牛上游規模奶源布局
而看蒙牛,據悉目前,蒙牛旗下掌握著2家上市上游奶源企業,分別是中國圣牧和現代牧業。今年7月蒙牛增持中國圣牧,成圣牧單一大股東,圣牧的加持將進一步夯實蒙牛上游有機奶源,助力蒙牛在有機市場的耕耘和布局。而據了解,截至2020年6月30日,現代牧業奶牛為約23.59萬頭,上半年原料奶產量為75萬噸。
03、飛鶴上游規模奶源布局
今年,飛鶴收購原生態幾經波折,終于在12月完成了對原生態牧業的收購,收購完成后,飛鶴占原生態牧業總股本的71.26%。據了解,原生態牧業七個大型現代化牧場中有六個在黑龍江,其優質奶源與飛鶴工廠相鄰,飛鶴借此打造并形成了“2小時生態圈”,成為飛鶴奶粉“新鮮”的保障。可以說,飛鶴對原生態的加碼收購,無疑為飛鶴未來高品質的產品打下堅實的基礎。
得奶源者得天下。總的來看,各大乳企或收購或獨資,大力發展規模飼養、發展自有奶源的背后主要有3方面原因:避免奶源供應緊缺狀況,穩定原料奶供應及原料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其次是乳企全產業鏈布局的重要一環,進一步提升綜合實力;后從乳企長期發展和戰略來看,控制優質奶源能為產品類型和質量的升級做支撐。不過,凡是都有兩面性,機會和挑戰往往攜手而來。對于像上游牧場這樣的重資產,也更加考驗乳企的運營實力和抗風險能力。
如今,國內優質奶源逐漸被主流乳企瓜分,未來在奶源和產品上的競爭一定是更加激烈的。并且伴隨著國家政策的倡導,以及消費者飲奶意識的提高,整個乳業上下游或呈現更加成熟化和集中化的行業面貌,當奶源之爭告下一段落后,奶源和牧場的升級發展、規范化發展一定是下一階段上游建設的重心。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