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
奶業作為“乳都”呼和浩特市農牧業主導產業,在全市農牧業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而奶業的蓬勃發展,強勁帶動了相關農牧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當前,呼和浩特市畜牧業正在把奶牛養殖作為核心,穩定肉羊、肉牛養殖,并兼顧其他畜禽發展,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全力推進呼和浩特市畜牧業向前發展。
提升產能 不止于前
臨近年底,內蒙古程輝牧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程輝牧業)負責人郝俊俊這幾天正在和來自全國各地的“買牛人”洽談肉牛買賣合作,這里的肉牛基本都運往了南方城市,“南方的牛肉價格要比北方的高很多,而很多牛肉企業也很看重咱們‘草原’養牛人的實力”,在郝俊俊看來,自帶“名片”效應的肉牛,銷售起來更占優勢。
近年來,隨著國內居民飲食以及消費意識的不斷改變,肉牛以及肉羊產業在國內蓬勃發展開來,而呼和浩特市作為國內畜牧業發展的重要創新區域和國內牛羊肉產品主要輸出區域區域,一直都在提升科學種養水平,提高畜產品質量和安全水平,在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的同時合理利用資源,努力推進全市養殖基地標準化生產過程。
據呼和浩特市農牧局畜牧科相關負責人介紹,《2020年呼和浩特市畜牧業生產標準化行動工作方案》,把“生產標準化”作為全年畜牧業工作重點工作,將任務分配到各旗縣區,繼續大力推進標準化工作,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成立畜牧業標準化工作推進組,深入到各旗縣、鄉鎮、村進行宣講,推廣標準化養殖關鍵技術,為養殖戶提供產前、產中和產后提供全程技術服務。
截至目前,奶牛規模場標準化生產全覆蓋,在42個肉牛規模場(大戶)實施標準化行動計劃,肉牛標準化生產飼養量達到1萬頭以上;在1485個肉羊規模養殖場(戶)實施標準化行動計劃,羊標準化生產飼養量達到40萬只;在74個生豬規模養殖場(戶)實施標準化行動計劃,生豬標準化生產飼養量達到22萬只;在203個禽規模場(戶)實施標準化行動計劃,禽標準化生產飼養量達到255萬只以上。
這些數據的背后,正是這些年來呼和浩特市農牧局依托中央、自治區、市級扶持政策,以及全市畜牧業堅持新發展理念,深化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力推進奶業振興、畜禽標準化養殖和糞污資源化利用等幾大重要任務所努力“書寫”的。
當前,呼和浩特市畜牧業顯現出高質量發展的勢頭,尤其在規?;?、標準化、機械化、數字化、現代化、種養一體化方面都有了大幅度提高。
產業逐步實現“種養加”
要想留住青山綠水,減少農牧業帶來的環境污染,維護好養殖旗縣周邊地區的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呼和浩特市必須要走出一條種養循環發展的路子。
冬至剛過,數九寒天正式開始。在呼和和浩特市賽罕區金河鎮旭泥板村伊百康牧場里,建成已有3年時間投資達300多萬元的糞污處理廠間正在作業中,白色的熱氣從廠間冒出來,地面上鋪滿處理完成后正在發酵的肥料。不遠處的裝載區域里,發酵好的有機肥料正在裝袋,工人們將這些有機肥料整齊的碼放在廠房空地上,牧場經理云佩龍告訴記者,這些有機肥料不僅解決了牧場廢棄物難處理的問題,對于農業種植來說也是很好的“”,一舉兩得。
在和林格爾縣,“種養加”結合的現代畜牧業發展之路正在有力“建設”當中。據悉,2020年,內蒙古犇騰牧業有限公司萬頭牧場與和歸原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簽訂糞污消納及青貯收購協議,協議中協定每消納1噸沼液牧場支付合作社6元。此外,現代牧業與青貯供應商、種植公司簽訂協議,雙方協定每收購1畝青貯玉米,附加消納牧場6立方沼液,年可消納15萬立方。
將當地奶牛、肉牛等規?;翀鰧嵤┕桃悍蛛x等糞污綜合利用,并與當地的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簽訂全株青貯玉米收購及糞液消納協議,糞污通過無害化處理后全部還田用于種植青貯玉米,既提高了地力,糞污也實現了消納,這正是和林格爾縣近年來主力推廣的模式之一“青貯糞污雙訂單模式”。
據呼和浩特市農牧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6—2019年間,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和林格爾縣、托克托縣、清水河縣、武川縣、賽罕區這6個旗縣區承擔了國家和自治區種養一體化奶牛養殖整縣推進項目。此外,玉泉區、新城區、回民區也納入了自治區糞污資源化整縣推進項目,目前正在實施。資源化項目覆蓋全市,對呼和浩特市全市畜禽糞污資源化工作將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截止12中旬,呼和浩特市全市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 90.93 %,全市337個規模養殖場得到改造升級。
加大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
咬定青山不放松,擼起袖子加油干。當前,呼和浩特市畜禽糞污利用有著多樣化的模式,通過糞肥全量收集無害化處理還田、干濕分離回填臥床墊料、制作沼氣、牛糞養殖蚯蚓、牛糞基質養殖蘑菇、制作有機肥等模式,在全力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的同時,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水平大幅度提升。
在內蒙古蒙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建蚯蚓養殖基地里,80棟蚯蚓養殖大棚整齊排列,溫暖濕潤的大棚里沒有任何異味,用手輕輕撥開土堆,成群的蚯蚓清晰可見。“用牛糞喂養蚯蚓,不僅處理掉了牛糞,還有了蚯蚓糞這種生物有機肥,這個小家伙,本事大得很呢。”基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據了解,養殖基地年消納牛糞可達10萬噸,生產蚯蚓以及蚯蚓有機肥各5萬噸。
此外,蒙草公司也建成了9300平方米蚯蚓養殖大棚,所產的蚯蚓有機牛糞肥用于公司苗木、花卉等種植。
在呼和浩特市農牧局看來,通過蚯蚓養殖,形成“養殖+蚯蚓+苗木”循環新模式,有效打通了農牧循環全鏈條,實現養殖廢棄物零排放,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近年來,全市范圍內通過推廣科學養殖、標準化生產,加強對畜禽規模化養殖場進行糞污防治和規范化管理,引導畜禽糞污處理向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方向轉變,推動綠色清潔養殖,聚焦源頭減量、過程管控和末端利用,大力推廣糞污全量收集處理、發酵還田、污水肥料化利用等技術模式。
據悉,呼和浩特市全市畜禽糞污利用量為628萬噸,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0.93%,高于自治區目標15.9個百分點。
2020年,全市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完成并超出了自治區要求的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95%(其中大型規模養殖場設施配套率)的目標任務。
此外,2020年呼和浩特市通過本級資金支持,開展奶畜養殖場污水處理試點項目5處,重點支持規模奶畜養殖場沖洗廢水和擠奶廳洗滌廢水處理設施建設。“目前,旗縣區正在組織試點養殖場進行實施。”呼和浩特市農牧局相關負責人說到。
全面助推“綠色”發展
從傳統人工耕種到智能機械耕種,從靠天吃飯到智能人工氣象站,從散戶售賣到訂單農牧業……這些年來,呼和浩特市農牧局在大力發展飼草產業方面穩步前進。
飼草產業做為畜牧養殖業中重要的一環,如何做大做強產業鏈條,一直都是呼和浩特市農牧局思考的方向之一。
在實現種養加一體化發展的方向下,呼和浩特市農牧局在全面考量全市土地種植情況下,分區域選擇性能優良、適合當地特點的草種品種,在深知“發展農牧業一定要量水而行”的前提下,加大節水設施投入,大幅度減少地下水開采,使用滴灌等高效節水方式,花大力氣將用水量降下來。
呼和浩特市農牧局草業科負責人告訴記者,未來飼草種植要把高標準農田建設、鹽堿地改良結合起來,選擇的飼草品種要突出耐旱、耐鹽堿的特性。“當然,環保的問題也是我們十分注重的,因為飼草種植是調整種植結構、改良土壤、控制農業面源污染的有效方式,要在控肥、控藥上下功夫,強化糞污資源循環利用,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
據悉,2020年,呼和浩特市農作物播種面積約670萬畝,其中玉米種植面積320萬畝,約占總播面積的一半,這也使呼和浩特市發展奶牛養殖業具有充足的粗飼料供應基礎條件。此外,2020年全市種植玉米青貯100萬畝(自給率),苜蓿保留面積12萬畝(自給率20%),飼用燕麥面積4萬畝(自給率20%)。
百舸爭流千帆競,勇立潮頭逐浪高。向綠色轉型要出路、向生態產業要動力,這些年來,呼和浩特市農牧局正在以行動應對農牧業市場變化帶來的種種挑戰,推動生態產業行穩致遠,實現全產業鏈互利共贏、協同發展。
放眼長遠,發展生態農牧業的意義深遠而綿長。“乳都”呼和浩特也在致力端好綠水青山“金飯碗”,念活綠色經濟“致富經”,讓可持續發展的農牧業更有支撐,全力繪制綠色“乳都”新藍圖。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