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IPO早知道消息,臨床階段生物制藥公司「和鉑醫藥」于12月10日正式以2142為股票代碼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摩根士丹利、美銀和中信證券擔任聯席保薦人。
和鉑醫藥本次總計發行1.38億股股份,原計劃公開發售約1382萬股,國際發售約1.24億股;鑒于香港公開發售部分獲78.54倍超額認購,故香港公開發售的發售股份數目終為5529萬股,約占發售股份總數的40%(不計超額配股權獲);國際發售部分則獲約8倍認購,共計發售8293萬股股份,每股12.38港元的發行價亦位于招股區間高端。
值得一提的是,共有9家投資機構以基石投資者的身份參與IPO認購,其中貝萊德認購3000萬美元;HBM Healthcare、高瓴資本、Hudson Bay Capital、Octagon Investment、3W Fund各自認購1000萬美元;而安瀾資本、君聯資本、奧博資本三家較為專注醫療領域的機構則分別認購700萬、500萬和500萬美元。
IPO前,和鉑醫藥亦曾獲得尚珹資本、鼎暉投資、祥峰投資中國基金、GIC、碧桂園創投、倚鋒資本等數十家知名機構的投資。
其中,碧桂園創投曾參與和鉑醫藥1.028億美元C輪融資,后者也成為繼貝殼找房、秦淮數據集團后,碧桂園創投在2020年收獲的第三個IPO。
碧桂園創投大健康賽道負責人孫梁浩表示:“和鉑在同類企業中有明顯的差異化優勢,核心優勢在于和鉑擁有‘賣鏟子’的技術平臺,可快速發現優質的全人源抗體結構,既能自己研發,也能授權使用。以往這類稀缺平臺被部分跨國藥企掌握,多數不對外開放,和鉑的平臺使中國創新藥企有機會獲得國際一流的抗體發現能力,意義巨大。”
招股書顯示,和鉑醫藥主要從事研究及開發免疫與腫瘤疾病領域的差異化抗體療法。截至后實際可行日期,和鉑醫藥共擁有具備超過十種可能成為差異化候選藥物的多元化及均衡管線,其中巴托利單抗、特那西普等核心產品正處于臨床開發階段。
其中,巴托利單抗是一種全人源單克隆抗體,其選擇性地結合及抑制新生兒晶體片段受體(「FcRn」)。
作為大中華區所開發臨床方面前沿的FcRn抑制劑,巴托利單抗有潛力成為治療大中華區多類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突破性療法,在迄今已進行的臨床前研究及臨床試驗中,巴托利單抗已展示出其優異的治療潛力,可大幅降低IgG抗體水平,并在安全性方面有良好的表現,其亦為僅進行皮下注射已能持續降低IgG水平的抗FcRn抗體。
值得一提的是,為充分把握巴托利單抗的商業潛力,和鉑醫藥已就其制定強力及分階段進行的 「portfolio-in-a-product」開發策略,并已選定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甲狀腺相關性眼病 、重癥肌無力以及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作為波開發對象。
而特那西普則是和鉑醫藥開發前沿的候選產品,旨在治療中重度乾眼病(DED),其作用機制為抑制會導致眼晴發炎的腫瘤壞死因子(TNF)-α。從實驗統計數據來看,特那西普在上角膜、 中央角膜及下角膜熒光染色檢查的總分數(TCSS)獲得顯著改善。
2020年6月,和鉑醫藥獲國家藥監局批準,可進行特那西普的三期注冊試驗設計及策略,并僅以病徵的獲改善程度(TCSS)作為主要終點;8月,和鉑醫藥已開展三期注冊試驗。
此外,和鉑醫藥亦擁有具有競爭力的、處于臨床階段或早期開發階段的在研產品管線。
除研發管線外,和鉑醫藥通過旗下三大抗體發現技術平臺(HCAb平臺、HBICETM平臺及H2L2平臺)構成在發現新一代全人源抗體療法方面的全面可用技術解決方案。
其中,HCAb平臺是一個人源抗體平臺,能夠制造不同形態種類的「僅重鏈」抗體(并具有良好開發可行性;基于從HCAb平臺所累積的專有技術知識,和鉑醫藥已自主開發HBICETM平臺,其專注于生成差異化的基于HCAb的免疫細胞銜接器的雙特異性抗體;而H2L2平臺則可快速且大規模地制造具有經改良全人源可變區的典型兩重兩輕免疫球蛋白鏈抗體 (H2L2),實現內源性親和力成熟及免疫效應功能。
和鉑醫藥在招股書中指出,IPO募集所得資金凈額將主要用于撥資核心產品,包括巴托利單抗(HBM9161)及特那西普(HBM9036);用于HBM4003在大中華區及澳洲的臨床試驗及后續商業化;用于其他正在尋求IND批準及尚未開始臨床試驗或臨床前研究的候選藥物的研發。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