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消費升級和精細化喂養需求推動細分品類發展,尤其是高附加值的功能性產品,增速可觀。不管是認知提升還是需求走高,都促進了輔食喂養細分市場再度拓展深入,不斷壯大。目前,輔食市場品類較為單一,市場要走的更長遠就要不斷的創新,不斷的進步。
01
發展、競爭都還有空間
近幾年輔食市場發展迅速,輔食行業已經初現百花爭艷之態,各大品牌都在創新,但是品類創新比較難。
嬰兒輔食產品主要可以劃分為四類:一是以米粉和面條為主的飽腹類輔食;二是以餅干為主的副食品類輔食;三是以果泥和菜泥為主的佐餐輔食;四是以營養包為主的輔食營養補充品。
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發展,在各個輔食品類中不斷延伸出細分的市場,比如低敏需求產品的出現、配方科學營養的產品越來越受歡迎等等。
我國輔食市場一直是外資占主導地位。相對于歐美發達國家的幼兒輔食市場發展現狀來看,中國輔食市場行業還屬于成長期,產品的品類、質量,還有市場的需求量相差巨大,品牌的發展和競爭都有很大空間。
02
創新不易
目前,輔食市場競爭愈發劇烈,產品創新成為企業搶占市場、贏得市場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
創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創新一個新品類比較難,不但要研發團隊不斷的實驗,還要讓輔食市場接受這個品類的產生,這才是比較困難的,要開拓市場、教育市場,輔食企業付出是巨大的。品類創新不像品牌或者產品,起個品牌名、設計一個新配方就行。
輔食品類創新的挑戰性巨大,到底能做到多大、能否獲益都是未知。所以品類創新對于輔食市場來說是困難的,大多數企業不會做風險性大的事情,反而是跟風的更多。
在發展的同時,行業也面臨同質化嚴重、行業政策有待完善等問題。未來,優質的產品力,創新升級將會成為輔食品牌的核心競爭力。
03
新增長點
說起細分輔食領域,有機是這幾年發展不錯的一個趨勢。有機食品的主要特點來自于生態良好的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有機食品的生產和加工,不使用化學農藥、化肥、化學防腐劑等合成物質,也不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產物。有機食品是一類來自于自然、富營養、高品質和安全環保的生態食品,
雖然我國的有機概念起步較晚,有機奶粉的發展也是近些年才得到重視和發展,2016年-2018年線下有機奶粉銷售額分別為18.2億元、26.7億元和39.2億元,2018年,有機奶粉的同比增長率高達48.5%,預計2023年可達到100億。
輔食作為每個寶寶都會添加的一類食物,與奶粉的連接是非常緊密的,已經接受有機奶粉的消費者對于有機輔食的接受度是很高的,并且接受有機奶粉教育的消費者對有機輔食也會更加認可,從而增加了有機輔食的發展潛力。
有機雖然也是一個方向,但其已經不是一個新品類,市場上有機輔食已經不少,在消費者端,有機概念逐漸與天然無污染等觀點掛鉤。
市場上已有不少專做有機輔食的企業,也有把有機作為企業戰略的輔食品牌。這些企業近幾年的發展足以證明有機輔食雖然不新,但是發展很好,是一個可以嘗試的品類。
04
未來一片光明
目前的輔食市場中,谷類輔食占比較大,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谷物輔食占據了55%的市場份額,營養補充品、佐餐輔食和輔零食占比分別為25%、10%和10%。而2020年季度,中國網民購買幼兒輔食的渠道情況中,商超、母嬰店和電商平臺中,也都是谷物類輔食占據較大份額。
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一方面目前市面上關于谷物類輔食的產品較多,另一方面其滿足了幼兒基本的飽腹需求,所以消費占比較大。但隨著輔零食以及佐餐輔食的品類生產創新,以及對幼兒其他非飽腹需求的增加等,其消費占比將會擴大。
隨著非飽腹類的谷類輔食的增加,輔零食、佐餐類等在未來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如果這些潛力市場中再做創新,有可能事半功倍。
在忙著創新的同時一定要注重產品的質量,奶粉行業已有前車之鑒—漠視質量安全的結局就是被淘汰出局。食品安全是不可觸碰的行業底線,不僅會使企業受到迅猛的打擊,也會對整個行業造成影響。
雖然輔食行業目前還是進口品牌占據較大優勢,但國內品牌在開發新品類、新產品方面,還是存在先天優勢的。中國人飲食結構復雜、獨特性強,這就決定了國產輔食具有相同特征。對于國內品牌來說還是有很大的品類創新空間的。
如何能夠抓住機遇,填補市場空白,在獲得企業自身發展的同時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打造一個健康全品類的母嬰生態圈,正確地理解和把握市場外部環境因素變化是至關重要的。聚焦細分市場,創造差異化價值,有助于輔食市場的未來發展。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