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嬰配粉存量競爭愈加劇烈,但是羊奶粉和有機奶粉作為差異化突圍品類仍具有一定優勢,筆者在走訪市場時發現,部分區域羊奶粉和有機奶粉的鋪貨率已達到較高水平。但梳理目前市面上已經通過配方注冊的嬰配羊奶粉和有機奶粉,卻只有7家乳企兼具兩者,分別是伊利、澳優、蒙牛、合生元、宜品、美廬、明一。
羊奶粉數占比13.3%,有機奶粉數占比53.8%
從數量來看,這7家乳企旗下共有羊奶粉12款,占通過注冊羊奶粉總數90款的13.3%;共有有機奶粉14款,占通過注冊有機奶粉總數26款的53.8%。其中蒙牛和宜品旗下擁有的羊奶粉和有機奶粉多,分別有3款羊奶粉和4款有機奶粉,其次是澳優擁有2款羊奶粉和2款有機奶粉,剩下伊利、合生元、明一、美廬分別有1款羊奶粉和1款有機奶粉。
從這26款奶粉通過注冊的時間來看,有13款2017年通過注冊,7款2018年通過注冊,4款2019年通過注冊,還有2款今年升級成有機奶粉。奶源方面,來自荷蘭的奶源多,達到7款,其次是澳大利亞、西班牙和中國分別有3款,可以發現,上述奶粉大部分都是國外奶源。而從產地來看,國產15款,進口11款,國產居多。
并且上述26款羊奶粉和有機奶粉,筆者在走訪母嬰店時常有所見,尤其是佳貝艾特、可貝思、蓓康僖啟鉑等羊奶粉,金領冠塞納牧、愛斯時光、愛尼可、Arla寶貝與我等有機奶粉,幾乎在筆者走訪的每個區域都有見到。可見這7家乳企除了羊奶粉和有機奶粉產品的推出外,其產品在渠道端也有較高的鋪貨率。
前瞻視野、供應鏈布局,與品類共成長
眾所周知,羊奶源和有機奶源還是相對稀缺的資源,在羊奶粉和有機奶粉發展得如火如荼的當下,這7家乳企能夠既有羊奶粉,又有機奶粉,一番探究下來,筆者認為有以下3個原因:
,從市場機會來看,這7家乳企綜合看好羊奶粉和有機奶粉細分品類,提前布局。上述奶粉絕大多數都是在2017年和2018年通過注冊,2017年配方注冊制實施后,較早通過配方注冊意味著能更快速地搶占市場,先入局者先發優勢巨大。可以說,羊奶粉和有機奶粉如今聲量越來越大,經過了此前多年的沉淀和推動,能成為風口的背后離不開各大乳企的看好和耕耘。
第二,從供應鏈布局來看,這7家乳企不斷務實上游供應鏈,進一步整合資源,或布局國內外工廠,或與國外優質奶源地深度合作。比如澳優2011年收購荷蘭百年乳企海普諾凱,奠定了其以羊奶為突破口,成為羊奶粉的基礎;再比如宜品,2019年并購西班牙Euroserum工廠,為其羊奶粉的長遠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第三,從企業實力來看,伊利、澳優、蒙牛、合生元作為主流乳企,實力雄厚,在其入局羊奶粉和有機奶粉的同時,也形成一定的帶頭和作用,反過來不斷助推羊奶粉和有機奶粉的發展。而宜品、美廬、明一作為潛力乳企不斷向上沖刺,捕捉到細分品類的發展機遇,或成為其突破現狀、突出重圍,進入下一個賽場的關鍵。
競爭加劇的未來,這3點仍是重中之重
其實,在消費者對細分品類認知不斷加強,羊奶粉和有機奶粉對乳企競爭格局愈發重要的現狀下,除了上文提及的7家乳企外,已有更多的乳企在布局細分品類。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品類紅利優勢正逐漸被配方精細化等發展趨勢降低,而且隨著各乳企不斷加大品牌建設,品牌的分化程度和集中度加劇,部分品牌的目標早已從占位到擴張版圖,這也意味未來細分品類之間的競爭將更加劇烈。
所以,現在能站住位置,并不代表在未來能站穩位置。如何繼續守住羊奶粉和有機奶粉的優勢和紅利?如何穩住自身品牌的市場份額,甚至能夠穩中有進?在筆者看來,有3方面仍是關鍵:
先是供應鏈的穩定和上游資源的建設。對于有一定稀缺特質的羊奶粉和有機奶粉,這能決定其未來能走多遠,以及其能否在此基礎上繼續升級創新產品;
其次是品牌力建設。打造品牌的前期相對會有較大投入,但當品牌有一定知名度后,品牌力對產品的反推作用也是巨大的,當然這其中還需要品牌找準定位;
后是持續不斷的消費者教育。羊奶粉和有機奶粉的消費者自選率還是相對較低,這需要品牌繼續加強宣傳,也需要門店導購更多的推介,品牌和渠道攜手助推細分品類的發展。
總之,能把握住機會乘風而上的,一定是那批與品類共發展同成長,有豐厚底蘊以及精準定位,有前瞻眼光和堅定信仰的乳企,而不是“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那批“后人”。這7家乳企能卡住羊奶粉和有機奶粉發展的空位離不開其方向上的選擇以及上下游背后的基礎功夫,也相信未來將會有更多的乳企在羊奶粉和有機奶粉等細分領域綻放光彩。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