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健康時代的到來,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問題,再加上疫情的影響下,2020年益生菌以其功能性營養屬性站在了風口,迅速俘獲了中國消費者的心。數據顯示,我國益生菌產業連續3年增長率在20%以上,擁有巨大的市場空間。預計2025年全球益生菌產業的產值將超過770億美元,中國市場占比將超過25%。顯然,益生菌產業展現出巨大的發展前景,將成為大健康產業的必爭之地。
人的腸道內約有4000多種、上百萬億個細菌,重量可達1.27千克,其中90%以上為有益菌,如雙歧桿菌、乳酸菌、擬桿菌、真桿菌等,還有部分有害菌,如腐敗菌、病原菌和條件性致病菌等。
根據2011年、2014年、2016年中國國家衛計委下發的公告《可用于幼兒食品的菌種名單》中顯示,一共只有七種益生菌:
來源:國家衛生計生委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網站
世界衛生組織對益生菌的定義為:在數量足夠時,有益宿主健康的「活性」微生物;由此可知,選擇能夠保證「活菌數」的益生菌產品很重要,若益生菌在保存或抵達腸道的過程中,受到環境變化影響而死亡,幫助維持腸道機能的作用將大打折扣。
比起產品宣稱添加的活菌數,能夠存活到效期結束的活菌數更加重要,尤其氣候高溫濕熱,益生菌容易有保存上的問題,益生菌在抵達腸道的過程中,還要通過胃酸的考驗,因此選擇經安定性測試證實效期結束活菌數的產品,補充「活菌」才能真正對腸道健康有助益。
腸道環境就象是一片花園,除了需要好菌來維持腸道健康以外,更要補充「益生元」,益生元是不易被人體消化的成分,可以作為益生菌的食物,好的益生質就如同養分,能幫體內的好菌補充營養,讓腸道內的好菌健康生長,常見的益生元有寡糖、半乳寡糖、菊糖等。
若缺乏益生元的養分來維持好菌在腸道環境中的生存,即使補充再大量、再多種類的益生菌,也只是治標不治本,隨著益生菌的生命周期結束,一切就會船過水無痕。除了平時多吃牛蒡、秋葵、木耳等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的食材以外,也可以選擇同時添加益生菌與益生元的保健食品,從根本培養健康腸道環境,真正順暢健康。
科爾生物聯合美國益多元公司在中國進行益生菌 制劑技術的創新,完善了“益生菌雙層包埋微囊制劑技術” (專利號ZL200610031876.8) ,這一中國發明專利連續四年 獲得了國家科技部創新基金的重點支持,為活菌提供良好技術保障。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