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雙11,落下帷幕。
截至11月11日24時,2020天貓雙11全球狂歡季(11.1-11.11)成交額4982億元;2020年11月1日0時-11月11日23:59,京東11.11全球熱愛季累計下單金額超2715億元。
將時間戰線拉長的天貓,再創業績新高,京東也交出了一份破紀錄的成績單。而在這組亮眼的數據背后,美妝商家打了一場頗為艱難的大戰。
01
天貓美妝0
雅詩蘭黛奪冠,國貨僅薇諾娜一枝獨秀
從近5年天貓雙11美妝品牌排行榜來看,2018年開始,國際呈現集體反超國貨品牌之勢。在2016年、2017年雙11天貓美妝品牌0中,百雀羚強勢領跑,連續登頂,且國貨品牌分別占5席、3席。而2018年、2019年榜單的前5名均為國際。
這意味著,從2018年開始,國貨品牌就已經逐漸失去了對雙11榜單地位和數量的控制。今年雙11,這一趨勢則更加凸顯。
在今年雙11波戰報中,除了國貨品牌日記位列第8外,其他均為國際(詳見《雙11戰!國際低價“壟斷”,日記成國貨“獨苗”》);今天公布的雙11終戰報中,國際依舊強勢,國貨品牌僅有薇諾娜上榜,位列第9。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薇諾娜連續第三年躋身雙11天貓美妝0,而且成為榜單的國貨美妝品牌。根據品牌官方數據,今年雙11,薇諾娜天貓官方旗艦店銷售額破7億元,同比增長105%,多款單品業績實現了大幅提升。
相較去年,今年天貓雙11美妝總榜單的前3席,仍被雅詩蘭黛、巴黎歐萊雅和蘭蔻占據,只不過雅詩蘭黛從去年的排名第三一步登上銷冠。除此之外,雪花秀、資生堂、海藍之謎三大品牌均是次登上0。
不過,雖然國際今年占盡風頭,但一眾新銳品牌也為國貨扳回一城。官方數據顯示,11月1日0時-11月11日12時,共有16個上天貓不到3年的新品牌,實現成交額破億,其中包括日記、花西子、小奧汀、潤百顏、COLORKEY等美妝品牌。
02
搞定薇婭李佳琦就搞定了業績
去年雙11,雖然直播已經成為美妝品牌的標配,但今年直播帶貨對美妝品牌業績的帶動效果更加明顯,換句話說,今年美妝品牌銷售增量絕大部分來自直播帶貨。從登上天貓美妝TOP的品牌來看,確實呈現這樣的現象。
作為超頭部主播,11月11日當天(24小時),直播上架的商品中,薇婭GMV(估)達15億,銷量(估)達460萬件,李佳琦GMV(估)近9億,銷量(估)超324萬。
而美妝類目,是薇婭和李佳琦直播間11月11日開售的商品中,占比大的類目之一。在知瓜數據發布的11月11日品牌直播0中,美妝品牌共占6席,蘭蔻登上,雅詩蘭黛、YSL、資生堂、歐萊雅、迪奧均榜上有名,除了YSL和迪奧,其他幾大品牌均登上天貓美妝0。
數據顯示,11月11日,蘭蔻關聯直播數達705場,關聯主播579位,關聯商品數達到2098件,幾乎比上周整周的關聯數據多出1倍。從品牌關聯商品分析來看,蘭蔻粉水、196號色口紅、小黑瓶眼霜等是亮相多的產品。
來自知瓜數據
而雅詩蘭黛位列11月11日品牌排行榜第三,關聯直播591場,關聯播主數495,關聯商品數2676件。在薇婭和李佳琦直播間,均出現了雅詩蘭黛的身影,小棕瓶眼霜、DW持妝粉底液、小棕瓶精華液等成為直播帶貨中關聯多的商品。
來自知瓜數據
根據知瓜數據,雙11期間,巴黎歐萊雅在薇婭和李佳琦直播間共登場了17次,成為出現在這兩大直播間頻次高的品牌,兩大主播共為品牌帶貨接近10億元。而雪花秀和Whoo后則把大部分資源押注在了薇婭身上,雙11期間共在薇婭直播間出現了8次。
而據品觀APP此前觀察,低價成為了他們今年雙11的主要砝碼(詳見《2-3折!國際美妝雙11爭推史上低折扣》)。
除了頭部紅人帶貨,品牌店鋪自播也是一大主要力量。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古邁公開表示,今年雙11,品牌方自運營直播銷量在穩步上升。與網紅直播不同,品牌方生產方自建直播,搭建起了一條非常短路徑的交互。
知瓜數據顯示,今年雙11期間,淘寶直播誕生了多個億級直播間,店鋪自播GMV同比增長509.34%。
03
國妝品牌為何“失聲”?
從業績來看,盡管不少頭部品牌有新突破,但對于今年雙11,不少行業人士集體表示,“狂歡”的勢頭不再,部分品牌也集體“失聲”。而戰線拉長、低價收割、品牌疲態是幾大主要原因。
戰線拉長,投放成本加大讓品牌“疲態”盡顯
兩次預售兩波爆發,是今年雙11在玩法上的一大變化。10月付了定金后,11月1日就可以付一波尾款,如果沒趕上,雙11當天還能“補票上車”,但這將近半個月的拉鋸戰,讓品牌、消費者都逐漸喪失了激情。
“雙11戰線拉長導致的另一個結果是,品牌方的投放時間拉長、投放力度加大。”和麥賀達集團副總裁田黎明表示,品牌方如果想在半個多月的光棍節中,維持銷量排名、綜合排位的位置,就要做持續投放,這無疑加重了運營成本。
投放端成本增加,加上雙11期間的低價收割,讓品牌商看似“狂歡”,實則“有苦難言”。
正如杭州傳禧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常凱所說,以前雙11都集中在一天爆發,所以大家對價格并不敏感,今年雙11時間線被大大拉長,價格開始變成一個十分敏感的話題,但品牌做的是全渠道生意,“這種長時間低價會引發其他渠道商的不滿,所以品牌都在選擇沉默”,也有了集體“失聲”的現狀。
除此之外,國貨品牌業績表現不盡樂觀,也讓不少企業“曬成績”的欲望相對往年減退。
平臺“二選一”下,中小品牌/商家“關機”玩消失
“很多國貨品牌都在關機玩消失。”常凱說,今年雙11平臺之間的競爭尤為激烈,各個平臺都在要求品牌以“歷史低價”上架,比如,京東以平臺補貼的形式把傳禧旗下爾木萄的價格壓了下來,引得其他平臺也要求品牌降價銷售。
事實上,不止傳禧,今年很多中小店鋪及品牌都在面臨這樣的問題。淘寶C店“我就是草莓醬”就沒有參與今年雙11的角逐,僅在1日-7日針對店鋪會員做了一場小活動。
我就是草莓醬店鋪負責人告訴品觀APP,不參與雙11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店鋪采用的是會員價體系,和官方“200-25”的活動有沖突;另一方面,去年雙11的銷量并沒有達到自己預期,再加上利潤空間有限很難迎合平臺的低價競爭。
“雙11某種程度上就是平臺和大品牌的戰場,中小品牌、商家其實賺不了多少錢。”湖州御梵化妝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愛東表示,在平臺之戰的裹挾下,很多中小品牌、商家其實都在“疲于奔命”,甚至越來越變成了“陪跑”的角色。
除此之外,品牌還被迫站隊、面臨“二選一”的艱難抉擇。這種情況下,一些稍有實力的品牌不得不加大生產投入,開發“特供款”、“專供款”來平衡不同平臺之間的關系;但對于實力不夠雄厚的品牌而言,也就意味著一條路被徹底“堵死”。
也正是在這些價格戰和平臺壁壘的限制下,品牌對雙11的熱情大打折扣。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如果雙11今后繼續拉長戰線,“不再狂歡”或將成為常態,甚至會越來越趨于平淡。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