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時代,消費者對生活和健康越來越重視,對于提高免疫力等功能性的追求,使益生菌產品成為后疫情時代的一個消費“爆品”。
而益生菌相關產品的銷售與流通一直保持較好勢頭,大部分益生菌產品在發達國家已形成了較成熟的市場,中國市場起步較晚,但如今也正逐步跟上“節奏”。
01
功能更加細分精準
消費者對益生菌健康的認知越來越重視,讓益生菌產業增長勢頭強勁。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益生菌產業銷售額增速達到20%以上,產業正以其健康內涵駛入發展“快行道”。
防疫期間,消費群體對益生菌的提高免疫力的功能尤為關注,提升了益生菌行業的市場需求;行業也逐漸意識到后疫情時代的發展需要更寬的視野和與科技更深入的對接。益生菌市場發展必將面臨新一輪的淘汰與提升,如何推動益生菌類相關產品的研發創新,成為業內共同關注的熱點。
隨著整個大健康意識逐漸被消費群體認同,益生菌被廣泛應用于各個行業,在胃腸道、口腔、過敏甚至美容等多種領域都有應用。滿足了用戶的需求,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特別對于重度消費人群,如小孩與老人增加更多的受眾。
疫情之后,益生菌產業的前景會更加光明,發展會迎來一個黃金窗口,同時也給益生菌產業提出了更高的發展要求和門檻。消費者會更關注益生菌的使用感和實效的功能,這對產品創新研發提出了更高要求。
02
更具針對性產品增多
由于益生菌進入門檻比較低,毛利高、市場競爭激烈,以致出現產品多、區別度比較低的特點,導致益生菌同質化也比較嚴重。
益生菌產品擁有營養與健康的雙重“基因”,可透過腸道菌群,預防與調節多種癥狀。
胃炎及消化性潰瘍是現今面臨公共衛生難題。隨著科技的發展,用微生態制劑以菌治菌來調理幽門螺桿菌也得到了很好的應用。
乳企為了找到突破點,向著益生菌垂直細分領域深化延展。抵抗幽門螺旋桿菌的產品在市場上出現,成為企業探索細分領域的新成果。
具備這些功能的益生菌,與市場上常見的促進消化吸收,保持腸道健康等相比,其加入抑制胃部有害細菌的特征非常明顯,把益生菌的功能拓展到醫療行業,將是益生菌進一步開發的方向。
03
外資品牌居多
眾所周知,益生菌能夠調節腸道健康,隨著對益生菌的不斷研究探索,還挖掘出了抑制、對抗幽門螺桿菌的功能,企業把這一功能融入食品當中,不斷地豐富其產品概念及功能以滿足消費需求。
市場上常見的具有對抗幽門螺桿菌的產品,涵蓋乳制品,保健品,食品等,延伸了產品的附加功能,在抑制幽門螺桿菌,保護胃黏膜等方面表現優異,就受到消費者的廣泛追捧。
具有對抗幽門螺桿菌的益生菌品牌中,外資進口品牌居多,國產也緊隨其后,但其核心菌種還是依賴進口原料。
常見的外資品牌有日本明治公司為代表的LG21系列酸奶,德國的Fairvital益生菌膠囊、新西蘭的澳萊萃麥盧卡益生菌等。國內品牌有幽易克復合益生菌、妙語猴頭菇調理凍干粉等。
04
創新研發要求更高
具有明確針對性益生菌產品的出現,即是益生菌產業細分化的有力表現,也是行業創新研發技術成熟的結果。隨著消費需求的不斷變化,市場對益生菌行業的專業化要求越來越高。呼喚企業推出專業化、更具品質的益生菌產品,促進益生菌市場蓬勃發展。
市場上品類豐富,功能多樣的益生菌產品,顯示出企業把握大健康熱潮,跟隨市場消費趨勢。因而更加要求乳企把研發放在位,產品創新是制勝市場的核心,要求乳企注重研發技術開發、篩選菌株。重點開展益生菌功能與作用機理研究,加強微生物學、醫學、營養學、乳品學研究的合作,推出全新產品線,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疫情的暴發讓不少益生菌企業認識到科研儲備能力、供應鏈保障能力和綜合服務能力的重要性。對行業來說,科學管理和高質量發展勢在必行,也將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促進企業加快轉型升級。
在當下產品同質化嚴重、增長放緩的情況下,要形成高附加值、高溢價的產品競爭力,迎合大健康的消費趨勢,益生菌是一個很好的出口。未來5年,益生菌產業會進入成熟期,大量企業布局,益生菌市場的容量會進一步爆發。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