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經驗的媽媽都知道,把寶寶喂養好,是一項復雜的龐大工程,其中的各類細節和重點注意事項很難用只言片語來說清楚。
再加之每個寶寶都是獨立的個體,他人的經驗之談可能并不適合自家寶寶。因此,權威機構的建議就因其權威的指導性和適合絕大多數寶寶的合理性而被眾多媽媽信任。
國家衛健委權威發布
早在今年年中,國家衛健委就編寫并印發了《幼兒喂養健康教育核心知識》,旨在幫助社會公眾和家人們樹立科學的育兒理念、更好的保障幼兒的健康成長。
在生命初1000天這一重要階段,科學合理的喂養將有利于促進寶寶身體的各項機能發展,并為其一生的健康體質奠定良好的基礎。
近3000字的內容,囊括了0~3歲寶寶喂養要注意的全部重點,所有的爸爸媽媽都應該學習了解。
0~3歲寶寶喂養重點
《核心知識》用10個知識點表述了0~3歲寶寶的喂養重點,經總結梳理后,大致可概括為以下4個方面。
母乳喂養
1)0~6個月的喂養重點
母乳的神奇之處就在于它是適合自家寶寶的“獨一份”營養美食,可以完全滿足6個月以內寶寶的各類營養需求,健康狀態下,寶寶也無需額外添加水分。
對于小嬰兒,媽媽們要做到按需喂養,每日不低于8~10次哺乳,確保寶寶獲得充足的乳汁,還可增加自身泌乳量。媽媽要學會識別寶寶咂嘴、吃手指等覓食信號,避免在寶寶饑餓哭鬧時哺喂。
寶寶剛出生后,就應注重維生素D的補充,每日不低于400個國際單位,6個月以內的健康寶寶一般無需額外**。
2)母乳喂養有利母嬰健康
眾所周知,吃母乳有利寶寶大腦發育。其中含有的抗體還可增強體質,幫助寶寶抵御感冒、腹瀉等疾病的侵擾,甚至可以降低寶寶成年后肥胖的概率,并對心腦血管系統大有助益。
親喂的獨特交流方式,還可增進親子感情,促進媽媽宮縮,減少產后出血,降低乳腺、卵巢生病的概率。
3)遵照專業指導,特殊情況下仍可堅持母乳喂養
有些媽媽在哺乳期感冒,擔心哺乳時與寶寶過于親密,容易傳染給孩子,就停止了母乳喂養。殊不知這種做法弊大于利。
母乳中的特異抗體可以保護寶寶抵御感冒病毒,而且,當媽媽只是普通感冒或腹瀉時,產出的母乳也不會有“毒”,更不會因為乳汁本身而對寶寶造成傷害。媽媽可以尋求專業幫助,并根據建議具體處之。
輔食添加
1)6個月后及時添加
寶寶滿6個月后,是嬰兒行為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應當在堅持母乳的基礎上及時引入其他營養豐富的食物,以滿足寶寶不斷“升級”的味覺需求,鍛煉咀嚼、吞咽和消化能力。
另外,半歲后寶寶在母體內貯存的鐵會消耗殆盡,輔食喂養要注重“補鐵”,建議高鐵米粉,8個月左右逐漸過渡為肉泥替代日常鐵質補充。
2)講究原則
輔食添加要講究從少到多、由一種到多種、引導寶寶逐漸適應的原則。剛開始每日僅一次,每次只引入一種食物。
先從一小勺開始,喂完后立即提供母乳,讓寶寶知道吃輔食也一樣可以喝到乳汁,不會餓肚子。
當寶寶對輔食接受度良好,且在引入新食物的2~3天內沒有出現過敏、嘔吐、腹瀉等其他不良反應后,再逐漸增量直至完全替代一頓母乳。
3)6個月~2歲喂養重點
幼兒輔食吃的不夠,種類不充足將會明顯影響其生長發育,導致貧血、體重過輕、發育遲緩、智力落后等問題。
《核心知識》指出:6~9個月的嬰兒,每日添加輔食次數1~2次,哺乳4~5次;9~12個月大的嬰兒,每日輔食次數增至2~3次,哺乳降為2~3次;1~2歲與家人共同進食三餐,另加餐2次,繼續母乳喂養。
合理膳食
1)食物結構豐富
每日從谷、薯、豆、堅果,魚、禽、紅肉等動物性食物,雞蛋,蔬果,奶類及奶制品等7類食物中挑選食材,每日提供不少于4種食物制作的輔食。
并要求至少包括一種動物性食物、一種蔬菜、和一種谷薯類食物。
2)逐漸調整輔食質地
輔食的質地要符合寶寶不斷發展的咀嚼能力,促進寶寶的口腔肌肉和骨骼發育,助于出牙。
從6個月軟爛的泥狀物,過渡到9個月帶細小顆粒冰沙質地的稠糊、爛面、肉末、碎菜等。10~12個月可以嘗試塊狀食物,1歲以后可以吃質地稍軟的米飯,2歲左右能吃接近家庭日常的飲食。
3)少油少鹽
《核心知識》明確指出:1歲以內的寶寶輔食要保持原味,不添加鹽、糖和其他調味品;1歲以后仍要控制攝入量;2歲后食用家庭膳食。
清淡的口味不僅可以預防寶寶挑食,還可降低成年后肥胖幾率,保障血糖、血壓及心腦血管更加健康。哪怕是2歲后的寶寶,也要少鹽少糖,不吃腌制品、熏肉、含糖飲料、辛辣刺激性食物等。
培養用餐習慣
1)自主進食的重要性
當寶寶從哺乳過渡到喂食,再到掌握自主進食并與家人共餐,整個過程不僅可以鍛煉孩子的獨立能力,還可以促進他們的大腦發育。
讓孩子從情感、認知、語言和社交等全面發展,令家庭關系更加緊密和諧。
2)好習慣從小培養
中國的老人都很疼愛孩子,很多2歲+的寶寶仍然在被家人一勺一勺的喂著吃、跑著吃、玩著吃,還容易挑食,甚至不愛吃飯。這種情況的出現與家人忽視培養寶寶自主進食和良好的用餐習慣是息息相關的。
不把食物當做獎勵和懲罰的手段,及時發現寶寶的饑餓信號,寶寶吃飯時,不提供電視、手機等電子產品,合理控制進餐時間(20~30分鐘為宜)。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