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母嬰行業,奶粉發展已經觸頂,零輔食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學育兒的普及,原來隱形的需求更加凸顯,受產業端、渠道端、消費端各方發展需求及影響,輔零食重振剛需迫在眉睫。
01、處境存矛盾
一直以來,零輔食在母嬰渠道就處于很矛盾的位置,面臨的處境也非常尷尬,看似每個門店都覺得嬰兒輔食未來發展空間巨大,但是具體操作時該品類的重視程度卻遠遠低于其他品類,主動售賣的動力也不足,所以市場份額一直不大。
大部分只能看著別的門店把食品做到20%的占比眼紅不已,另一方面又沒有想法和辦法將食品品類做好,其實不外乎兩方面的原因,認知和能力。認知決定了意愿,意愿決定了重視程度。
目前,母嬰店對于輔食的剛需特征認知還不是很清晰,因此無法給消費者進行科學推薦以及銷售,輔食對于幼兒身體機能發育的重要性也就傳遞不到位,導致銷量無法快速提升,那么門店對輔食也重視不起來,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另外,像嬰兒零食這種典型的快消品類,終端門店在選品、陳列、售賣技巧等方面存在不足。在這種背景下,某些重視輔食品類的渠道增長比較迅猛,但是在整個母嬰行業增速一般。
當下零輔食品牌商、渠道商必須要做的就是加強對輔食的認知,不僅僅指的是產品本身這一剛需特征,也包含零食產品消費端的逐漸剛需化。只有解決了食品剛需認知,未來才有可能得到充足的爆發式增長。
02、重振剛需地位
伴隨著生意越來越難做,母嬰行業主流品類“僧多粥少”,越來越多的渠道開始改變品類認知,逐漸重視起零輔食,幼兒食品亟需重振剛需地位。
其實,輔食作為寶寶的必需品,一直未被充分挖掘。其剛性需求一直存在,只是消費者選擇渠道變了,從線下轉變成了線上,另外一方面來說這也是行業的優勝劣汰,一些沒有服務意識、品質不突出和渠道不扎實的品牌會倒下來。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零輔食對于門店的價值不只是更廣闊的銷量增長空間,還在于吸引顧客到店,從而創造關聯性購買,培養顧客到店消費習慣,從而創造顧客粘性。
今年疫情后,市場進入淘汰賽階段,倒逼很多渠道紛紛開始轉型,原本不重視輔食的代理新增零輔食板塊,原因是零輔食為資金鏈減輕壓力的同時,又能帶來新增量。
隨著越來越多的加入重振零輔食剛需地位的行列,門店也紛紛將零輔食放在主推位置,希望通過一些優秀的零食品牌來拓展增量市場。從深層次來講,還需重新調整企業結構以及內部人員管理,品牌商、渠道商只有解決了剛需認知、重振剛需地位,嬰兒食品增長速度和空間才會被徹底打開
03、多元戰略共生
輔零食產品豐富度高,新品推出速度快,客單價雖小但實際價格并不低,而且容易決策,正是產品特性決定了食品品類操作豐富多彩、多元共生,疫情后這一品類優勢則更加凸顯。
疫情前期,門店的重心都在奶粉、紙尿褲,對其他品類根本無暇顧及。但疫情后期,越來越多門店開始通過社群、直播、短視頻等新型營銷形式自救。在新環境下,門店通過增強與用戶之間的信任與互動,更好的進行市場教育,使輔食線上市場有個很好的開局。
零輔食作為一個產品多元化的市場,單一廠商已經很難獨立支撐起整個市場體系,部分輔食企業轉變策略,深耕細分市場或在某些核心產品上占據核心地位,通過深化產品附加值,豐富產品結構來適應市場的發展。比如通過主打功能性輔食解決寶寶問題,喚醒渠道和消費者對輔食剛需的認知。
伴隨著疫情的好轉,進店率開始回升,零輔食作為一款很好的引流產品,復購率較高,反而愈發得到門店的重視。由此前單一的門店銷售轉向線上下一體化的市場傳播策略,線上直播、社群營銷成為企業的家常便飯,渠道多元化、平臺多元化,品牌商的賦能手段也在多元化。
多元的嬰兒食品,配合多元化渠道戰略,在剛需重振的推動下,將會爆發出更強的市場活力。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