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進入母嬰家電領域的企業大致可分為三類:類是延伸其固有產業鏈的母嬰品牌,第二類是傳統家電品牌,第三類是本身以母嬰家電產品起家的專業品牌。但當前消費者耳熟能詳的母嬰小家電品牌基本上是母嬰品牌出身,或是小家電出身。從市場集中率低這一方面來說,目前中小品牌進入母嬰家電市場仍有較大的機會。
中怡康數據調查顯示,對于在孕育期的女性來說,近九成的用戶都會關注母嬰類家電。同時,在覆蓋了70后-90后的調研群體中,有50.8% 的用戶認為選購專業的母嬰家電是有必要的,超九成用戶愿意為更適合母嬰人群的家電支付平均18.9%的溢價。
母嬰電器的特殊消費場景提高了商品的整體價格:一般而言,市面上的普通小家電如酸奶機、煮蛋器、掛燙機等產品價格多在300元以內,但母嬰小家電的典型產品如母嬰洗衣機、母嬰店冰箱、電動吸奶器等,300元通常只是起步價格,1,000元的定價比比皆是。但從制作工藝和科技含量上來說,母嬰電器并不比同等價格的大型家電復雜,從這點上來說,母嬰電器的溢價要比普通電器高得多。
母嬰小家電因其雙重屬性,既保持了產品需求的堅挺又為企業提供了高溢價,盡管母嬰家電市場中仍未出現壟斷或寡頭企業,但競爭的品牌可以說是各有各的優勢。想要脫穎而出,該從哪些方面入手?
,就產品端而言,先做好常見產品的生產,如電動吸奶器、母嬰洗衣機等品類,保證相對完整的產品線;其次,做好特色產品的開發,針對消費者的痛點,持續探索市場需求,如在疫情期間大火的廚房類小家電,就有三明治機、多功能料理鍋等的產品大爆,母嬰小家電的研發也同樣如此。值得注意的是,母嬰家電本身是對普通家電產品的升級換代,如果只是將普通產品冠以“母嬰”概念,就很有可能遭到市場冷遇。
第二,就營銷策略而言,目前小家電的銷售更多偏重于線上,消費者也多為90后、95后的新一代育齡女性,以往的普通家電營銷策略已經不能適應小家電的產品特性,更加互聯網化的方式能夠吸引到更多的消費者,如社群營銷、直播帶貨、KOL傳播等。另一方面,更加注重下沉零售網絡,培育下沉用戶消費習慣和消費意識。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