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紅利減弱,競爭加劇
2016年1月1日起,我國實施全面二孩政策,2016年我國出生人口次超1786萬人,二孩及以上占比45%。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19年新生兒人數比2018年減少了58萬人,達到1465萬人,同比下降近4%,是中國官方公布的自1961年以來更低出生人數,至此中國的出生人數已經連續三年下降。單一依靠人口紅利驅動發展的幼兒奶粉企業將舉步維艱,另一方面人口紅利減弱也使得幼兒奶粉企業難以通過銷售量的提升而提高銷售額,行業競爭將會更加劇烈,迎合消費者高端化、品牌化發展的國產企業才能不斷攝取市場份額,獲得快速提升。
進口幼兒奶粉市場份額過半
近年來,我國幼兒奶粉進口持續增長,2012年進口數量只有9.15萬噸,至2019年已經達到了34.55萬噸,7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了20.9%。2019年,我國幼兒奶粉消費量約68萬噸,進口量占比約為50.55%,可見進口仍是我國幼兒奶粉供給的重要來源。
2019年,我國幼兒奶粉進口量34.55萬噸,進口金額為52億美元。按進口量計算,我國幼兒奶粉更大的進口國是荷蘭,占比為31.97%,緊隨其后的是新西蘭,占比20.13%,其余國家進口量占比均在15%以下。
外資品牌認可度較高
根據艾媒咨詢2019年3月市場抽樣調查顯示,我國幼兒奶粉品牌認可度top5,國產品牌只有飛鶴入圍,其余都是外資品牌,認可度高的前三個品牌分別是雅培、雀巢和美贊臣。外資品牌認可度高于國產品牌主要是因為其優質奶源以及長期以來在消費者心中的優質定位;而國產品牌負面事件頻頻爆發,包括三聚氰胺事件、“大頭奶粉”、“毒奶粉”、圣元“性早熟”、“皮革奶”等負面事件,國產幼兒奶粉遭遇嚴重的信任危機。
低線城市外資品牌市場份額相對較低
根據尼爾森數據,外資品牌在一、二線城市市場份額較高,在三、四線城市,國產品牌的市場份額較高,可見外資品牌在國內擴張時主戰場在一、二線城市,并未深入三、四線城市,主要原因是無穩定團隊、無高渠道毛利支撐,而同時三、四線城市雜牌較多,因此在外資品牌在三、四線城市沒有形成較高認知度以及渠道基礎。而國產品牌具備本土優勢,能更好地利用三、四線城市的渠道進行品牌推廣與營銷,同時建立良性的價值鏈。
中國幼兒奶粉行業趨勢分析
全面二孩政策滿兩年出生人口已經出現銳減,人口紅利逐漸消失,行業競爭加劇,僅依靠人口紅利驅動發展的幼兒奶粉企業將難以生存。另外,隨著消費水平升級,消費者對幼兒奶粉配方、質量、溶解度、沖調性、工廠規模、生產研發、檢驗檢測能力等方面有了更高要求,幼兒奶粉生產企業在應對競爭、漲價的戰役同時還要提高企業生產水平,檢驗能力,以適應著新時代下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生產出符合現在消費者要求的品質幼兒奶粉;而不能迎合消費者需求的幼兒奶粉生產企業,也將逐步被市場淘汰。
以上數據來源于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幼兒奶粉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