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2年創立到2019年成為估值200多億的“休閑零食股”,僅用了8年時間,三只松鼠賺足了眼球。
2009年,阿里將傳統意義的光棍節打造成為“雙11”全民狂歡的購物節,整個電子商務開始進入了蓬勃發展期。毫無疑問,成立于2012年 的“三只松鼠”,牢牢抓住了電商平臺的流量紅利,率先進入休閑食品線上零售市場,并在線上賺得盆滿缽滿,快速發展成為如今的“國民零食股”。
查看歷年的財報可知,三只松鼠已經連續多年實現營收的高速增長。公開數據顯示,從2014年到2019年,三只松鼠的總營收分別為9.24億元、20.43億元、44.2億元、55.5億元、70.0億元和101.9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5%,呈現出迅猛的增長態勢。
如果說當時的堅果市場是一片藍海,正好遇上了上升期的互聯網+時代,在某種程度上“三只松鼠”的成功是時勢造英雄。但是線上紅利總有枯竭的一天,2017年,當一直處于備戰上市的興奮狀態中的章燎原因為主營業務增長停滯、食品安全問題曝光而焦慮得夜不能寐的時候,三只松鼠的問題開始暴露出來了。
電商流量紅利消失,獲客成本急速上升
隨著“互聯網+”進入下半場,電商帶來的流量紅利進入尾聲,用戶增長放緩。而過度依賴線上渠道,導致三只松鼠的平臺費快速增長,吞噬利潤。
數據顯示,三只松鼠在天貓和京東兩個平臺上的銷售額占全部銷售的80%以上。2018年“三只松鼠”向某家電商平臺支付購買流量費高達2.48億,幾乎是2016年費用的一倍。
從 2018 年起,三只松鼠的平臺運營費增長速度超過了營業收入的增長。2018 年和 2019 年上半年,三只松鼠平臺運營費的增速分別為 60%和 75%。而同期,三只松鼠的營業收入分別增長 26%和 39%。
快速增長的平臺運營費也拉低了三只松鼠的毛利率和凈利率。到 了2019年,三只松鼠凈利率已經下降到2.5%,而此前年度凈利率還在4%-5%的水平。
再加上三只松鼠本身就是輕資產模式,費用率偏低,壓縮支出方面已經很難有空間。所以,雖然休閑零食行業現在十分熱鬧,但始終是薄利多銷,盈利規模始終難以做大。
積極布局線下實體店,轉型升級
線上受阻,于是,三只松鼠把目標轉向了線下。2016年,三只松鼠積極布局二三線城市,設立品牌直營投食店,但是渠道拓展并不順利。經過兩年運營,門店數量增長緩慢。2018年,三只松鼠又針對下沉市場推出了新零售創業平臺“松鼠小店”。
新數據顯示,報告期內,三只松鼠投食店新開門店 58 家,累計108家,同比增長107%,營業收入5.18億元,同比增長48%;聯盟小店新開門店268家,累計278家,營業收入2.80億元。
線下門店共覆蓋全國21 個省及直轄市,南達廣東深圳,北抵黑龍江黑河,省級覆蓋率 62%。三只松鼠表示,未來開店速度還將加快。
2020年三只松鼠將進一步完善銷售渠道,推進線上、線下多渠道布局戰略,將基于互聯網的線上渠道和平臺優勢與基于實體場景的線下網點和體驗充分結合。
年報顯示,公司將持續深化“制造型自有品牌多業態零售商”定位,堅持以用戶為中心,以數字化為載體,通過大聯盟和新組織構建新型產業聯合體,加快數字化供應鏈平臺建設,實現管理及創新驅動。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