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頭娃娃”事件,令人痛心疾,一經爆出引發行業動蕩。一時間特配粉、嬰配粉、固體飲料、奶粉配方、奶粉注冊制、都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就連嬰童食品、等品類也莫名其妙的成為了此次事件的背鍋俠。5月15日,針對此次事件,國家市場管理監督總局發布了《有關開展固體飲料、壓片糖果、代用茶等食品專項整治新通知》。5月20號,河南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了《有關河南省固體飲料、壓片糖果、代用茶等食品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
為此,中嬰網也特別就此事采訪到了新西蘭美大集團董事長伍逸,談談他對于嬰童市場整頓事件的看法。
中嬰網:伍董您好,非常高興采訪到您。先想聽聽新西蘭美大集團對于中國近期發生的固體飲料過度宣傳導致的嬰童市場整頓的看法?
伍逸(Easter Wu):好的,我希望從1、直接間接現象和結果;2、企業應該如何做;3、品牌商應該如何做。這三個方面簡單表達一下。
這次事件是5月11日曝光,國家各級部門反應很快,一周內出臺了相應的市場整頓文件,我記得5月16日國家出臺了專項整治通知,我在新西蘭收到的時候已經是晚上躺在床上了,立刻用手機對重點方向作了高亮,凌晨發給所有的客戶。(圖片參考結尾)
再于5月19日,發出正式的工廠解釋說明文件給到全體品牌商,幫助他們應對市場監督人員的各種詢問調查。
經過十幾年的從業經驗和對中國市場的觀察,我認為這次事件將帶來一個歷史上中等程度的市場整頓,整頓的力度和意義,大于去年的天津保健品市場整頓,小于中國五年來對于嬰配奶粉市場的整頓。
要重視,花很大努力,才能度過這一關,有美好的明天。
中嬰網:那么作為海外生產企業,美大要做哪些努力呢?
伍逸(Easter Wu):生產企業是源頭,不論好的產品,壞的產品,其實先來自生產廠家。比如,如果生產廠家對產品審查極為嚴格,在成分,配方,標簽宣稱,品牌名稱上認真負責,就不會生產出可能被誤導用作幼兒主食的缺乏營養的產品了,市場也就不存在擦邊球或者不合格的產品,也就沒有出現悲劇的可能性。
所以國家勢必先從生產企業入手,摸,排,查,控,理清源頭。
那么作為企業:
條就是自律,把自己做的產品嚴查,不打擦邊球,不但在正常的情況下是合規產品,甚至在被用在錯誤的方式使用,被誤導宣傳時,該產品的規格,營養,宣稱,也要盡可能的避免發生重大的安全狀況。不要給別人誤導你的機會,否則作為生產企業就難逃一劫。
比如我在18年參與新西蘭政府制定乳鐵蛋白營養補充劑法規,從產品名稱規范,規格規范,成分規范等方面,確保按照我們這個規范生產出的產品,產品就不可能被嚴重誤導。
第二條,就是對品牌商透明,根據治理整頓通知,未來,生產企業要向品牌商主動披露更多生產詳情,使品牌商,市場對產品有更高的知情權,對產品有更強的把控力度。這就要求企業全體部門崗位整體素質要提升,全部人員都要懂得生產,基本質量以外的各種法規問題,對于海外企業,更是要對目標市場,比如中國市場需求,風險,法規有全面深度的理解。同時要透明,詳盡的整理給品牌商,市場關于生產企業情況,生產工藝,投料細節,配方細節,檢驗報告等大量信息,這些信息都要長期經得住考驗,如果有企業膽敢弄虛作假,終生就會被市場質疑,被政府質疑,被員工挑戰。
我們將會整理出臺一套對中國市場,品牌商負責的全套上游生產企業報告書。
第三條,企業就更要加大各方面的投入了。因為透明了嘛,你有多大的廠房,什么規格的潔凈空間,你是自己買的廠房,還是臨時租的,多少人員,都有什么資質,有哪些設備,哪些工藝,未來可能都要披露,那么小作坊黑箱操作的就要被淘汰了嘛。作為海外企業,中國消費者以前看不到企業實際情況,只能從工廠名稱或者簡單照片認識工廠的情況,逐漸會得到改變。規模大,正規,透明,對各類事件能負責的企業,不會跑路走人的,會有更好的優勢。
我們將會持續巨大的軟硬件投入規模,保持這方面的優勢。
第四條,企業要給品牌商在特殊情況下的支持,比如價格,條件,周期,起訂量等等。幫助客戶渡過難關,這方面就不細說了。
中嬰網:對品牌商,您有什么想說的?
伍逸(Easter Wu):品牌商和工廠是唇齒相依的關系,我衷心的祝愿我們的每個品牌商都能順利的度過這次暴風雨 ,但這并不容易,需要做到一下三點。
, 要樂觀進取,心態重要。短期來看大家都很難,回款很難,動銷很難,被查被下架被誤會很難。但是長期看,市場隨著社會的富裕增長,健康的需求一定是長期增長的。能堅持下來的品牌商才能看到后天的美好,如果你觀望等待,那么當前的市場就會被努力堅持著的產品占滿,當前的消費者就會被努力堅持著的營養師教育,等到市場回暖的時候,機會都是留給堅持奮進者的。
第二, 要增加對上游層面的精力的投入,過去有些品牌商,對生產上游的態度是不端正的,不在乎上游是否正規,而只在乎生產企業是不是聽話,能按照品牌商自己的意愿服務,快,便宜,方便就好,自己只是個簡單付錢的,對上游不愿意多加了解,像鴕鳥一樣,這顯然不是中國政府希望看到的,國家更希望品牌商對于自己的產品有更強的控制力度,更有實力,這樣才不傾向于做短線,不會出了問題就倒閉跑路。
第三, 除了對于生產商要更加了解,對于產品的原料,工藝,國家的法規,進口品進口時的過程,結果等,都有全面的了解認識。對產品本身的作用,實際是否起到營養的目的,還是僅僅搭著一些熱門名詞的順風車。長期來看,產品還是要有口碑的,要貨真價實的,才能在市場波動時,產品保值,品牌增值。
以上是我作為海外企業的粗淺看法,希望對于市場消費者,生產企業,品牌商,都能壞事變好事。
以下圖片為文中提及的資料圖片: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