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20年4月8日零點,武漢正式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因為疫情按下“暫停鍵”的武漢,在封城76天后,終于重新打開大門。
武漢的“蘇醒”,標志著后疫情時代的全面到來。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疫情有所緩解,但其帶來的影響不容小覷,特別是疫情對消費者消費習慣的改變,這將關乎企業的生死存亡。
那么,在母嬰行業,寶媽們的消費習慣都有哪些改變呢?
“懶人”消費
疫情期間,你一共幾次走出小區大門呢?
長時間的禁足在家,讓消費者的“惰性”被無限放大,“宅經濟”成為熱潮。
吃飯叫外賣、購物叫快遞,就連辦公都可以在家進行,疫情讓人們變得越來越宅了,也越來越懶了。
母嬰行業亦不例外,特殊時期,大部分母嬰店都是給顧客送貨上門的,寶媽們已經習慣在線上下單,然后等著門店送到家門口。
而且,這種消費習慣雖然是因疫情而繁盛,卻不會因疫情形勢轉好就逝去,寶媽們的消費習慣一時是很難歸位的,尤其是新生代寶媽,越發傾向于“懶人”消費。
“我們這里已經解封快一個月了,寶媽們是可以到店的,但她們還是會通過微信下單,然后讓我們送貨上門。”山東某母嬰店老板如是說道。
“種草”消費
在這里,宇豪先問大家一個問題:
如果你想買一件東西,是選擇直接購買,還是選擇先向別人打聽一下商品的情況再購買呢?
毫無疑問,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后者,這就是“種草”消費。
而寶媽,是喜歡跟人交流分享的群體,不論是育兒經驗、還是寶寶吃的用的,都可以成為寶媽們交流的“談資”。
相對應的,寶媽在給寶寶選擇產品的時候,也會在時間,想從別人的口中了解產品的相關信息。
尤其是在疫情期間,寶媽不能到店實地體驗產品,這種情況下,別人口中對產品的評價,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寶媽是否會選擇購買該產品。
當然,這也是母嬰直播在疫情期間興起的原因,真人出鏡能讓寶媽覺得是在和一個真實的人打交道,這樣的推薦才更能讓寶媽產生信任,從而為之買單。
所以,“種草”消費將會是疫情后寶媽的消費新動向之一。
“精研”消費
不僅是母嬰行業,全行業的消費者,在疫情結束后都會有一個明顯的趨勢——每個消費者都在試圖讓自己成為一個“精研型消費者”,即每一次的消費選擇,一定要買對的、買必要的。
寶媽更是如此,因為她們購買的產品,是要用在自家寶寶身上的,所以會更加在意選擇正確的產品。
疫情期間,寶媽不能出門,在購買寶寶食品、用品的時候,除了從別人口中了解產品,自己也會投入很大的精力去精細研究——不僅是關注產品的口碑,還會更細致地去研究產品的成分、產地等。
互聯網的發展、5G時代的到來,加上“網絡原住民”成為寶媽的主力軍,使得產品的信息越發透明化,品牌知名度已經不再是寶媽購買的因素,而是會去追求“性價比”的平衡。
“好鋼用在刀刃上。”
即使再舍得給寶寶花錢,寶媽也希望把錢花在“刀刃上”,這就需要她們對寶寶的產品有更深入的了解,“精研”消費正是順應了這一趨勢。
難的就是,這對母嬰品牌,提出了更大的挑戰。
2020年,已經過去四分之一,母嬰店不應該再死盯著眼前疫情的茍且,更多的是要放眼剩下的四分之三。
能否把握疫情后寶媽消費的新動向,將是決定母嬰店生死的“勝負手”。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