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當前全球的抗疫情況,本場疫情在今年夏天結束基本已經不可能。”張文宏教授關于疫情的判斷,一度竄上熱搜名。熱搜的背后的焦慮是各行各業的“切膚之痛”,奶粉上游全產業鏈的乳企玩家們也不例外。當中國經濟按下重啟鍵卻對上全球化疫情,國際貿易、物流運輸等還將如何保證?中國乳企的全產業鏈面臨一場生死大考。
多場供應挑戰,全產業鏈咬牙堅守
全產業鏈的建成,是養殖和加工的高度關聯,乳企往往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從國內疫情爆發到現在,為保證奶粉市場供應穩定,為母嬰家庭營養提供保障,打造全產業鏈的乳企們,因為連接了生產端到銷售端全過程,便不得不經受全負荷的多次考驗。據CBME調查數據發現,受疫情影響,當前企業面臨的困難是現金流問題,受影響的企業占比高達54.07%,而庫存積壓及跌價風險占比也不低,受影響的企業有40.69%。
這些乳企面臨考驗其一便是季度銷量下滑,乳企資金鏈承壓過重。由于國內交通戛然而止,下游多地出現寶寶斷糧預警,中間的經銷商、終端門店的復工率總體較低,上游許多乳企崗位員工返崗難,產品庫存運不出去,奶牛卻還在不斷產奶。據中國奶業協會公布的信息,截至2月7日全國已有13個省份出現倒奶現象。
飛鶴、伊利、蒙牛、君樂寶、圣元、澳優等多家乳企緊急啟動應急預案,不惜代價召回各地員工、全線加班加點……而一旦乳企將原奶進行噴粉同樣也是損失。如果維持原價收奶,噴粉后價格倒跌、成本高昂、庫存激增,直接影響上游企業。遼寧省沈陽市一家大型乳業公司總經理在采訪中透露,按照當時價格,每噴粉1噸損失近1.3萬元。該工廠每天噴粉70 多噸,意味著每天損失80至90萬元。
當國內疫情慢慢得到控制時,然而海外疫情持續發酵直接制約全球產業鏈的人員、物資流動,全球供應鏈又變得危機四伏,原料儲備上沒有預見性的乳企極有可能面臨“斷炊”的困境。另外,在生產銷售受影響的同時,乳企的其他成本也在增加,比如員工工資照常、租金、貸款償還....為了不斷貨,保證工廠機器24小時運轉,像藍河給全體員工平均漲薪15%,要維持全產業鏈的穩定,越來越多的乳企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
探索全產業鏈是共識,再難也不言放棄
中國的嬰配粉行業是一個百折不撓的產業,因為責任,中國奶粉爬過坡遇過坎、從谷底一步步殺出重圍;因為專注,中國奶粉逐步敢以實力比肩世界奶粉之林,讓許多消費者找回對國粉初的悸動。這份給予中國寶寶的歲月靜好背后,是行業從牧場和奶源開始不斷加大投入,下苦功、堅持修內功的乳企們在負重前行。
通則不痛,痛則不通。要想保障更高的奶粉品質,好的方式無異于把牧草種植、奶牛養殖、生產加工全產業鏈一體化,生產中的每個過程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建奶源基地,探索全產業鏈模式,正成為許多企業的共識。因為全產業鏈發展不僅有助于提升奶粉企業的生產水平,使養殖資源集中化、節約化、規模化,更有利于從食品安全上奶源更可控,增強國粉競爭力。
為了指引更多乳企打造全產業鏈,繼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奶業振興保障乳品質量安全的意見》提出,“大力提倡和鼓勵使用生鮮乳生產幼兒配方乳粉,支持乳品企業建設自有自控的幼兒配方乳粉奶源地。”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也聯合印發了《國產幼兒配方乳粉提升行動方案》力挺全產業鏈的布局,其中《方案》指出,要逐步將“養殖戶+奶站+幼兒配方乳粉企業”鏈條升級為“專業化飼養企業(合作社)+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實現奶牛養殖與乳粉加工直接協作。
現在在全產業鏈的道路上,因為心懷責任和擔當,已經沖出了不少乳企的身影。比如飛鶴打造產業集群,成就了“2小時生態圈”;比如君樂寶摸索出一套獨有的“四個”生產經營模式,為產品保駕護航;比如澳優通過收購,在全球已擁有10個工廠布局全產業鏈,還有圣元、三元、藍河、宜品、和氏、雅泰、美力源等等乳企正走在全產業鏈的道路上。
絕地反擊,中國乳企亟須向“中國智造”邁進
如今,國內疫情接近尾聲,國際危機尚未解除。奶粉產業鏈上下游需要攜起手來共渡難關,政府已經在積極行動,幫助企業紓困。3月30日晚,二十國集團(G20)貿易部長應對新冠肺炎特別視頻會議中,各方認為,應共同落實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聯合聲明,加強協調合作,采取開放的經貿政策,降低疫情對全球供應鏈沖擊,促進貨物和服務跨境流動,重振國際經貿發展信心。
國內,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發布了“關于做好幼兒配方乳粉原輔料供應保障工作”的通知,提醒各大乳企:一做好進口原料儲備工作盡量確保4-6個月的原料儲備量,防范供應鏈風險;二加大國產原輔料采購和使用,對國內有一定產業基礎和供給優勢的原輔料,如植物油脂、OPO結構油脂、益生菌、核苷酸、牛磺酸等,可提前與國內供應鏈聯系對接。
不過中國是乳品消費大國,乳品企業肩負著下一代健康成長的責任與使命,必須以長遠的眼光戰略布局產業鏈建設,才能助力中國乳業可持續發展。經過此次突發事件,我們更加應該意識到的是,中國不能沒有自己的奶業發展,全產業鏈是前端,接下來幼兒奶粉應該加大各項原輔料生產技術的攻堅,不要過于依賴進口。
全球化時代,人流、物流大融通,想找到一個避風港并不容易。對于中國乳企本身而言,嘗試全球供應鏈的調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行業競爭日趨激烈,調配生產,啟動防疫機制,完善應對突發情況時的預案機制,必須未雨綢繆。因為各位奶粉人的負重前行,才能看到更多寶寶肆意奔跑。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