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好轉,湖北多個縣市逐步回歸正常生產生活,武漢市也即將于4月8日“解封”。
復工復產之后,位于疫情重點地區的湖北和武漢,經濟格局將如何變化?而湖北地區上市公司,將如何實現復蘇?
3月30日,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百城萬企經濟戰疫”系列線上沙龍,聚焦后疫情時期湖北上市公司復蘇的新動能。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三特索道(002159,SZ)總裁張泉、中元股份(300018,SZ)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董志剛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參加了本場線上活動,展開了一場深度對話。
“我近在讀一本書,這本書給我很重要的啟示,就是每個人每個企業甚至國家,都要像‘乒乓球’一樣,砸在地上后,勁越大跳得越高。”經過這次疫情,葉青認為企業應像“乒乓球”一樣頑強,“乒乓球它有彈性有韌性而且很堅硬。”
來自疫情的多方面沖擊
加上2月份剛剛上市的良品鋪子,湖北省境內上市公司達到109家。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對于他們來說如同一場暴風雨襲來。
三特索道主要在全國范圍內從事旅游資源的綜合開發。但公司注冊地址和總部辦公地址均位于湖北武漢,加上公司在湖北和武漢均有投資項目,在3月30日的線上沙龍上,用三特索道總裁張泉的話來說,公司是位于“疫情暴風眼里的文旅企業”。
疫情剛剛發生不久,三特索道旗下分布于全國多個地方的旅游項目的主要業務已主動暫停運營,并開始開展防疫工作。不僅如此,張泉介紹,早在2019年,文旅行業多重困境已經顯現:市場文旅企業普遍規模小、成本高、融資難、產品模式單一、無力發展;以及市場競爭白熱化,多家文旅企業破產關閉。“文旅行業高速發展這么多年,現在已經從增量的競爭轉化為存量競爭。”
疫情沖擊下,2020年的文旅行業可謂“雪上加霜”。張泉從營收和現金流兩方面分析了疫情沖擊下文旅行業境況:營收下滑的同時,仍需支付人工、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剛性支出;一季度營收受到嚴重影響,疫情對二季度的影響尚不容樂觀。
不止是文旅行業,今年剛剛上市的良品鋪子(603719,SH),近期也曾公告,為滿足疫情防控要求,公司部分地區的門店出現了暫停營業,只能通過開展外賣業務進行營業的情況,2020年季度業績預計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中元股份是一家位于武漢光谷的高新企業,公司主營業務為智能電網及醫療健康2個板塊。提到此次疫情對于公司的沖擊,3月30日的線上沙龍上,董志剛也表示,“在疫情期間,公司生產受到了影響,員工的交通、產品的物流都受到阻隔。”
今年2月,湖北證監局相關負責人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曾經透露,大部分湖北地區上市公司的生產經營、資金流動性、財務審計等多方面都受到了明顯沖擊。
企業復工復產方面,多家湖北上市公司復工復產推遲,人員、交通受阻,員工回不來,部分原材料進不來,部分產品出不去,生產經營受到較大影響。
業績方面,企業全年業績壓力大。“雖然疫情對湖北上市公司盈利影響暫時還難以準確量化,但從預估的數據看,轄區上市公司預計2020年收入、利潤同比下降10%以上的企業比較多,業績普遍承壓,特別是消費及服務類上市公司。”湖北證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第三方面影響是企業資金流動性緊張。由于近期缺少銷售資金流入,但一些成本費用必須支出,短期內湖北上市公司資金流動性緊張加劇。另外,企業難以按時完成定期報告的披露工作。湖北證監局曾先后兩次統計轄區上市公司年報審計工作受疫情影響情況,初步預計有42家公司的2019年年報或2020年一季報需要延期披露。
支持湖北專項政策將到來?
根據湖北省經信廳數據,截至3月29日,全省規上工業企業已有15146戶開工,復工率為97.8%;員工到崗人數222萬人,復崗率為78.3%。
逐步復產復工情況下,后疫情時期,湖北和武漢經濟格局將如何變化?這種情況下,湖北上市公司又將如何抓住機遇實現復蘇?
“對經濟的預測,大家不要太悲觀。”葉青分析,分季度來看,一年的GDP中季度一般占比約20%,第二季度占比大約25%,剩下的半年GDP占比大約55%。今年季度的損失中,從時間段來看,實際上還要扣掉20天。因為1月份前20天,全國的經濟活動仍然非常火爆,大家都在緊鑼密鼓地迎接過年。“季度占全年的比重也就是20%,后面還有時間追趕回來。”
葉青的樂觀也得到了數據印證。3月3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3月制造業PMI數據大幅反彈至52%,較上月增加16.3個百分點,重回擴張區間。
此外,各方面出臺的政策也給了葉青信心。“政策的變化從二月份開始了。”葉青說,2月9日湖北省公布了“湖北18條”,過了幾天武漢市又公布了21條政策。
據悉,2月8日,湖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支持中小微企業共渡難關有關政策措施的通知》,從減輕企業負擔、強化金融支持、加大財稅支持、加大穩崗支持等四個方面出臺18條措施。
不久后的2月22日,武漢市政府發布應對疫情支持中小企業經營發展的21條措施,在稅費減免、金融支持、企業用工、既有政策執行等方面全力為企業營造更為寬松的發展環境。
除了湖北和武漢相關部門出臺的政策舉措,近期,市場對于“支持湖北的專項政策”也頗為關注和期待。葉青認為“這也不是不可能”。目前來看,南京就發了好幾億元消費券給市民。據悉,3月17日零點起,南京市開始陸續發放總額3.18億元的消費券,主要包括餐飲、體育、圖書、鄉村旅游、信息、困難群眾、工會會員等7大類消費券。消費券面值根據不同類型按每份100元或50元設定。此外,疫情發生以來,山東和浙江等多地政府也曾陸續將“發放消費券”作為刺激消費的手段之一。
不過,具體到如何發放,葉青建議建立基本收入制度,即根據武漢市民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來確定補貼發放對象和發放金額。假如武漢市民月均消費是2380塊錢,那么,如果武漢市民消費不到2380元的一半即1190元,就補到1190塊錢。
張泉也認為,疫情中湖北受到影響很大,不過國家、湖北省、武漢市層面均對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出臺了有力幫扶政策,企業可以積極爭取,整合外部的資源來渡過當前難關。
張泉還樂觀地表示,雖然疫情對于湖北省內的旅游市場影響比較大,但疫情結束后,壓抑已久的消費需求會有逐步釋放的過程。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好轉,近期三特索道已經逐步復工復產。根據三特索道2月24日公告,2020年2月22日,公司旗下位于浙江的杭州千島湖索道有限公司已恢復運營。此外,公司旗下貴州梵凈山、陜西華山、海南猴島(含呆呆島)等多地項目也將陸續恢復運營。
線上經濟、無人接觸經濟成熱點
疫情對于傳統產業,尤其是需要消費者“身體力行”的產業帶來沖擊的同時,也倒逼其創新服務模式、拓展業務形態。葉青建議湖北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積極融入到家經濟、線上經濟、無人接觸經濟。
疫情期間,生鮮電商迎來訂單的爆發式增長。“疫情結束以后,很多人會習慣于生鮮電商的購買方式。”葉青舉例道,自己居住的小區,一般就是周五下單團購,周六或者周日訂單就會送達,這是非常典型的到家經濟。
疫情影響下,線上經濟也成為熱門領域,例如線上教育就迎來一次爆發。無論是培訓機構或是公立學校的學生,都不得不轉移到線上,使得互聯網教育模式的滲透率大幅度提升。
而線上直播也得到大面積推廣。葉青舉例,有百貨公司讓1000多個導購員全部變身為直播,有導購就說,自己直播了3個小時,來問價的消費者數量居然超過之前半年所接待的顧客數量。
因為近期海外疫情,外貿受阻情況下,線上直播甚至正在成為外貿企業脫困的渠道。葉青以寧波來舉例,寧波經濟中,外貿出口原本占了很大的比例,但近期寧波準備搶占國內市場和農村市場。
根據《錢江晚報》報道,3月25日,寧波市人民政府與拼多多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出“寧波優品云購甬行”系列活動。根據協議,雙方將充分利用當前電商直播的優勢,打造寧波縣域區域品牌的專屬直播展廳。
三特索道也正在加強線上線下融合。對于公司的線上布局,張泉用“不‘線上’毋寧死”來形容。
“從2月到3月份,公司在線上的直播,大大小小已經搞了20場,多的一場觀眾已經超過千萬人。”張泉認為,基于目前市場需求、消費場景、用戶習慣的變化,以及互聯網新技術的運用,文旅企業需盡可能將銷售、服務、宣傳推廣等向線上轉移,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優質的消費體驗。
“只有在疫情還未結束時提前布局,特別是綜合線上的宣傳和營銷,才有可能在疫后盡快地抓住消費的新熱點和新訴求,才有可能分享到未來的反彈。”張泉認為。
疫情期間,無人接觸經濟也受到歡迎。“現在誰都怕坐電梯。”葉青提到,30年前國外有企業就已經研發了聲控電梯,但當時沒有得到很好推廣。那是因為當時它的語音識別能力有欠缺,很容易聽錯。但現在不一樣了,以當前的技術水平來看,語音識別能力非常強。
三特索道也在加強無人接觸式服務的探索。“文旅行業提供的是大眾公共服務,疫情以后能不能提供無接觸服務給客戶安心的保障,也是要做到的一項工作。”張泉介紹,公司目前有景區已經實現了這個功能。具體來說,通過在線預售門票,游客可以避免與售票員的窗口接觸,并減少游客排隊時長和密集人員接觸的可能;此外,驗票時采用人臉識別驗證方式,游客只需到時間排隊”刷臉”入園。他認為,“一系列的無接觸服務,應該是未來人流密集的文旅項目標配。”
格力等公司跨界進入醫療健康行業
疫情沖擊下,多個行業和企業經營停擺或者收入下滑。但疫情帶來的不止有“危”,也催生了機遇。
健康經濟正迎來新的“燃點”。“通過新冠肺炎疫情的磨礪,我們了解到,中國需要進一步加強健康保障,(未來)健康領域的投資會越來越多。”葉青認為。
部分地區已將健康產業投資作為當前重點。根據寧波市近期出臺《關于搶抓機遇加快重點領域新興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將著力發展醫療健康、工業互聯網、5G+、數字經濟、智能物流業五大產業。其中提出,到2025年,健康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7.5%。
不僅如此,近期多家企業宣布跨界進入醫療健康產業。漢商集團(600774,SH)原本是一家商業上市公司,3月15日,公司發布公告稱,3月13日召開的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公司增加經營范圍的議案。根據議案,漢商集團經營范圍中將增加幾類業務:研發、生產、銷售醫療器械和醫用耗材;醫用器械和醫用耗材的批發、進出口;研發、生產、銷售衛生用品類;藥品的經營、醫療投資、醫院管理服務和養老服務。不過,這些新增業務終以工商登記機關核準為準。
為何漢商集團突然增加相關醫療健康領域經營范圍?公司實際控制人閻志近日的一封公開信中給出了答案:“此次疫情讓我們感到,不論人類社會如何向前發展,健康和安全都是永恒而且愈加重要的主題,我們要加大對大健康產業的投入。”
此次疫情也讓格力看到了新的業務機會。在近期“疫情后中國制造業的新方向”直播中,格力電器(000651,SZ)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表示,“疫情發生以后,我看到國家因為沒有掌握(一些)科技而出現的醫療設備短板,這個是必須要解決的。所以我們在公司宣布,拿十個億投資到這個領域。”
健康理念也在其他行業中受到關注。“文旅行業中,自帶生態、安全、康養IP的優質旅游資源可能迎來發展機遇。”張泉認為,經過這次疫情,未來湖北公眾可能都有一些新的消費訴求,例如健康或者綠色環保產品的需求會慢慢釋放出來。
而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近期曾經分析,疫情將對中國消費者消費思維、消費行為產生較大影響,與大健康相關的一些行業將受到青睞和追捧。
不過,對于如何抓住健康產業機遇,也有業內人士認為需要謹慎。根據《經濟日報》報道,美年健康(002044,SZ)董事長俞熔近日曾經表示,創業者要先往小了做,醫療健康行業是一個要熬內功的行業,很多時候是靠信念、精神動力在支撐,切忌貪大求全,要抓一兩個細分領域做專業做透徹。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