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斷競爭升級的互聯網賽道中,這個定位家庭育兒移動互聯網平臺——“親寶寶”,自2013年誕生以來,在短短幾年時間內能夠從萬億級母嬰市場中成功突圍而出,親寶寶是有其獨到之處的。今天,親寶寶發布的一則嚴正聲明又把大家的目光拉回到了這個選手身上。
親寶寶發布聲明APP遭受惡意攻擊
隨著二胎政策開放進入第四年,母嬰行業市場規模早已達到萬億級。這個巨大的增量市場,同時也意味著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競技場。
然而,近這里發生了一起“放冷箭”的事件。把這件事公諸于眾的是親寶寶發布這則“嚴正聲明”。根據聲明內容顯示:近日的親寶寶APP在應用市場相繼遭受了評分及評論的惡意攻擊。
從5月23日起,親寶寶在蘋果AppStore(蘋果應用商店)出現評論異常,每日評論數達到了親寶寶APP日常評論數的10-20倍。
而從5月30日開始,每日遭到的惡意評論數達到了上千條,高的一天甚至出現近4000條的惡意評論內容。與此同時,親寶寶APP在華為應用市場也遭遇了類似的攻擊。
深耕一站式育兒服務親寶寶如何異軍突起?
作為國內家庭育兒平臺,親寶寶憑借“用戶”的理念,以核心產品“親寶寶APP”,為年輕家庭提供私密親子空間、線上早教、專業養育知識、社區交流、母嬰商品等一站式育兒服務。而親寶寶也已經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截止2018年底,親寶寶的服務家庭數超過5000萬,月活躍用戶超2000萬,行業的地位早已不言而喻。
縱觀親寶寶的業務體系:這是一家產品型的公司。親寶寶憑借私密親子相冊單點突破,構建了自身用戶流量池,并通過后續產品和服務的開發和升級,全方位滿足了孕期以及0-6歲孩子家庭的需求。通過產品驅動流量循環再生,終實現了商業閉環。據了解,在業務拓展方面,親寶寶在推出自有品牌親寶優品之后,智能硬件品牌“親寶小伴”又推出了智能早教機器人,另外,啟蒙早教品牌“親寶玩數學”也即將上線。
據數據顯示,親寶寶App上線6年來,始終保持著40%以上的年增長率。同時,其應用評分一直保持5星好評,在行業中。
對于母嬰行業來說,一歲一市場特點明顯,除去消費者消費觀念等因素,母嬰行業的兩大壓制因素分別是“用戶生命周期”和“母嬰活躍用戶規模”,前者倒逼商業變現的速度,后者則限制了商業變現的基數。
當迎來用戶量很快觸及上限,以及用戶生命周期短暫的局面時,兩者逼仄的夾縫也造就了大多數母嬰公司價值的“天花板”。而這個“行業慣例”,對親寶寶來說卻是個例外。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親寶寶的核心功能“寶寶成長記錄”,這就決定了用戶生命周期至少可以從孕期,一直到孩子6歲,甚至可以到孩子長大成人。試想,自己孩子出生成長的所有照片、視頻等都儲存在其中了,這個APP你自然不會輕易卸載。這樣長的生命周期是其他母嬰APP,很難去想象的。所以不難理解,這就已經打破了個壓制因素。
其次,因為親寶寶的產品邏輯,其底層的關鍵詞是“家庭”。親寶寶APP的用戶構成中,媽媽用戶占了53%,爸爸占24%;祖輩有15%,其他親友占了8%。在用戶增長上來看,獲取一個用戶就有鎖定一個家庭。用戶增長以家庭為單位,讓它成功突圍第二個壓制因素。
由此可見,以上兩點可以說是親寶寶與行業內其他玩家大的差異所在。這在親寶寶創立的短短幾年時間內,就在家庭育兒工具市場快速崛起,讓用戶規模實現了跨越式增長的爆發式增長,就已經說明了一切。
當然從民事法律角度,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經營者在市場交易中,應當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遵守公認的商業道德。本法所稱的不正當競爭,是指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損害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的行為”的規定,此次親寶寶被競爭對手惡意刷榜的事件性質也符合該兜底條款,涉嫌構成不正當競爭。
如此看來,背后的“黑手”不僅破壞了市場秩序,也觸碰了行業的底線。從長遠來看,只要一朝邁過了“紅線”,對其自身及行業發展來說,都是一場“負累”。
母嬰產業新格局之下的戰術進階
近年來的中國作為目前全球大的消費市場,其在各個細分市場中增速快的母嬰消費,也讓母嬰行業成為了當下中國大的行業風口。
巨大的風口之下,意味著更加激烈的競爭賽道正在轟然開啟。
然而,只有講究“戰術”與方法的自然競爭,才能建立整個行業的良性生態循環。在這場突圍與破局之戰中,誰都想要勝出,但如何勝出的“道”與“術”還值得細細思考。
越是暗流涌動,就說明新格局與新態勢的迫切與火熱,在不斷催生著這個行業的“戰術進階”。
畢竟,叢林法則之下,當時代和行業都在迎來巨變,決定各位玩家未來能走多遠、走多久的,必然是“道”與“術”一個都不能少。且看大浪淘沙后那些“高級玩家”們的后續了。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