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裝市場規模增速高于成人裝
我國童裝市場已進入快速成長期,但童裝企業規模普遍偏小,單個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和競爭力有限。
近年來,童裝行業發展速度一直于男裝與女裝,且增速差距逐漸呈現擴大態勢。
根據預測,在童裝行業處于服裝生命周期成長階段的背景下,未來三年行業復合增長率仍將維持在14%左右,截止2020年將達到2665億元的市場規模。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數據
☑2013年至2017年,國內童裝行業市場規模復合增長率達9.68%,超過男裝行業21.17pct,超過女裝行業17.54pct。
☑生育鼓勵政策促使國內人口出生率加速上行,2013年至2017年,國內出生率由12.08‰逐步上升至12.43%。
☑國內0-14歲人群占比也逐年增長,由2013年的16.4%增至2017年的16.78%,達2.33億人,較2016年新增1900萬。
隨著“二胎熱潮”持續升溫,預計0-14歲人口數量仍將穩步上行,進而為兒童服飾需求奠定堅實的人口基礎。
此外,童裝更新頻次較高且為剛性需求的特性,有利于童裝消費體量的加速增長。
國內童裝行業仍處于成長期,近四年市場規模復合增長率高達9.68%,截止2017年量達到266億美元,已遠超他國并僅次于美國。
中國童裝市場規模僅次于美國
然而國內童裝行業天花板卻遠遠未到:日、美、英三國的人均童裝消費支出分別達到57.8/98.2/117.4美元,國內卻僅為19.2美元,相比之下國內人均童裝消費支出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長期來看,隨著“二孩經濟”和“消費升級”紅利的釋放,國內童裝人均消費支出有望持續提升,進而帶動整體童裝消費體量增長,從需求端利好國內童裝上市公司。
童裝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我國童裝市場已進入快速成長期,但童裝企業規模普遍偏小,單個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和競爭力有限。
與此同時,消費需求的變化導致競爭成分日趨復雜,市場競爭壓力加速了童裝市場的深度細分,也收窄了單個品牌的市場空間。
在這樣的行業大背景下,童裝企業必須要創新思維來迎接挑戰,深挖內功。
品牌格局逐漸形成
壟斷的全國性童裝品牌、強勢的區域品牌、代理商品牌以及零售商品牌即將出現。品牌從地域、檔次、風格類型等多層面形成梯隊模式。對此,童裝企業必須要精準定位,明確品牌發展方向。
一線市場
將以國內實力雄厚、競爭力強的本土大品牌與外來高端品牌平分天下,從而打破目前外來品牌在一線市場上獨領風騷的格局。
二三線品牌
將以獨具規模的本土大眾品牌或區域品牌為主;批發市場將出現品質精良、注重品牌形象的批發品牌。
企業運營和終端操作精益化
童裝企業要著力提高終端的快速反應能力和盈利能力。終端營銷模式呈現立體交叉態勢,不但包含百貨專柜、商業街街邊店、超市店中店、多品牌集合店,還不斷涌現出“一站式”兒童商品購物生活館和體驗館。同時,電子商務也已成為主力銷售的手段。
品牌整合營銷成趨勢
品牌不但通過在終端與消費者互動,更通過動漫與卡通營銷、網絡營銷、快時尚營銷、體驗營銷、定制營銷等整合營銷手段來進行品牌文化傳播,提升品牌形象力。童裝企業必須要整合優勢,多元化發展。
質量成為企業生存的根本
今后,童裝企業要更加主動地融入“低碳時代”,采用綠色的原、輔材料,努力讓童裝更環保、更健康,并主動研究兒童成長的生理、心理特征,努力通過品牌和產品來詮釋兒童的需求。
#低碳時代#
高中檔品牌仍是城市童裝銷售的重心;童裝銷售品牌的優勢不是很明顯;各品牌之間差距不大;外資、合資品牌價位較高,但在大型百貨商場中仍收到追捧,后,從童裝市場的消費受眾來看,主力軍主要由80后父母構成,而且未來幾年就會蔓延到90后父母。
“6+1”家庭結構
典型的“6+1”家庭結構越來越多地出現
也就是說,目前的孩子俘獲了整個社會與家庭的高度重視,而童裝市場也由滿足基本穿著的實用型向追求時尚美觀的品牌化轉變。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