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陜西省西安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全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情況的報告,提交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
報告顯示,市人大常委會日前組成四個執法檢查組分別赴13個區縣和國際港務區,實地檢查了新建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2個區縣食品藥品監管分局、2個區縣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20個鎮(街)食品藥品監管所、21個農貿市場(物流中心)、58個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小作坊)、75家餐飲服務單位(食品攤販)、3家農業種養基地和2家食品生產包裝企業。發現各區縣積極創新監管模式,全面推進“雙隨機一公開”工作。新城區積極創建“放心肉菜示范超市”、推行“錯時執法”監管模式;蓮湖區對“三小”實行“四級五星”管理模式;閻良、長安等5個區縣推進農產品合格證明試點工作;灞橋區開展水產品準出制度試點,穩步推進追溯體系建設,全市乳制品、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均已建立質量安全追溯體系。重點在肉制品、食用油等高風險品種和學校食堂、農家宴等易發問題環節推廣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工作,逐步實現了食品安全風險社會共擔的目標。
全市各區縣還積極通過許可小作坊、劃定小攤販集中經營區、創建餐飲服務示范街區、“明廚亮灶”建設等工作,持續開展“三小”綜合整治提升工作。截至2017年底,全市許可小作坊1552戶,小餐飲24541戶,劃定小攤販集中經營區47處,創建餐飲服務示范街區43條,示范單位1151戶,完成“明廚亮灶”建設5824戶。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