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仓库视频,亚洲人午夜精品日韩,神马午夜,电影,精品国产成人亚洲,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午夜精品,国产午夜手机精彩视频,日韩不卡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您所在位置:首頁 > 孕嬰童資訊中心 > 熱點 > 正文

中國奶業的思想智庫、國際交流平臺和企業咨詢中心誕生——國際奶業戰略和技術研究中心成立大會暨國際奶業融合創新研討會盛大召開

2017-11-20 16:22   來源:乳業資訊網
概要:隨著中國奶業的快速發展,中國奶業對世界奶業的影響日漸增強,為了整合歐洲、北美和澳洲與中國的奶業戰略研究資源,使中國奶業、國際奶業更好地相互融入、協調發展,吸收借鑒國際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技術方法,推動中國奶業健康、持續的發展,2017年11月19日,由中國農業大學、中國奶業協會主辦,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承辦的國際奶業戰略和技術研究中心成立大會暨國際奶業融合創新研討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盛大召開。

  國際奶業戰略和技術研究中心(Global Dairy Research Institute)將致力于中國與國際奶業的戰略咨詢研究、投資可行性分析、國際奶業戰略論壇、國際合作考察等商務性活動,積極參與國家各部委奶業軟課題的戰略研究,組織專家參加IDF(世界奶業聯合會)和IFCN(國際奶農聯盟)等會議,建立數據資料、信息交流機制。此外,中心將依托中國農業大學成立“國際奶業聯合實驗室”,致力于國際奶業科研資源的整合,從技術、研發層面縮短與國際奶業發達國家間的距離;搭建信息交流平臺,借助“一帶一路”,向奶業欠發達地區提供相關技術、知識、設備等的輸出。

  在中心成立大會上,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孫其信、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李金祥、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發、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畜牧業司副司長孔亮、河北省保定市常務副市長王鋒、美國駐華大使館農業處公使銜農業參贊金博龍(Bruce Zanin)、新西蘭駐華大使館農業參贊Howard Staveley、中國奶業協會會長高鴻賓分別對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賀并致辭。

  國際牧場聯盟(IFCN)主任Torsten Hemme,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席科學家、國際奶業戰略和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李勝利,荷蘭奶業機械專家 William Smits,美國奶業資深專家 Frank Delfino,新西蘭糞污治理專家Settel Berwick分別做大會報告。

  此外中國奶業協會秘書長劉亞清,全國畜牧總站站長楊振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沈建忠、農業部國際合作司歐洲處處長吳立峰,中國農業科學院成果轉化局副局長馮艷秋,農業部農墾局農業處處長王林昌,農業部奶業管理辦公室副處長鄧興照等來自全國各省市畜牧及奶業主管部門、奶業協會領導,美國、荷蘭、新西蘭、澳大利亞等駐華機構官員,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團隊,乳品企業、牧業企業、奶業供應鏈企業主要負責人,西藏藏族自治區拉薩市城關區政府代表團,以及人民日報、農民日報、新華網、經濟日報、中國食品報、《中國乳業》雜志等的媒體記者約600人參加了此次成立大會。

  會上還舉行了國際奶業戰略和技術研究中心成立和揭牌儀式,以及中心與合作伙伴戰略簽約儀式。

  致辭

  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孫其信在致辭中表示,中國已經成為奶業生產、消費、加工、貿易的大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輝煌成績,但不得不承認奶業科技創新、奶業競爭力特別是國際競爭力方面還需要做出更多努力。今天中國農業大學發起成立的國際奶業戰略和技術研究中心,目的是圍繞中國奶業實現強國的夢想。中國農業大學自建校起的100多年來,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為我國農業、農村的發展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中心擁有以李勝利教授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科技人員,以及豐富的研究生、本科生資源,為中心的建設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希望通過中心的建設,在產業政策咨詢、國際奶業發展研究、產業發展模式等方面做出重大的政策建議;第二,發揮中國農業大學多學科優勢,著力開展奶業創新,推動產業升級,助力奶業強國建設;第三,進一步提升奶業的源頭創新和基礎創新,為使中國奶業的研究走向世界貢獻力量;第四,平臺也是企業家的平臺,要做好為企業服務,為企業合作交流搭建一個開放、共享、共有的平臺,特別是促進創新技術轉移、合作,包括國際合作交流搭建平臺。希望中心能在學術、產業、在促進國際交流方面做出貢獻。

  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李金祥表示,奶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食品安全的代表性產業,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大事業。近10年中國奶業快速進步,取得矚目的成績,但和西方百年奶業發展相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只有掌握奶業科技前沿,洞悉奶業發展大勢,借鑒國外奶業管理制度,真正運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壯大本土奶業,提升國際競爭力,才是中國奶業國際化的歷史使命。中國農業大學有強大的奶業科研力量,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匯聚了全行業人才,與中國奶業協會共同支持成立的“國際奶業戰略與技術研究中心”,整合奶業資源開展系列研究,是一項重大的具有戰略意義的舉措,必將有力推動中國奶業科技事業的發展和奶業監管水平的提升。中國農業科學院在國家農業創新工程的推動下,取得了一大批重大成果,培養了一批中青年奶業科技人才,在奶業經濟、乳品檢測等方面承擔著農業部、教育部等部委的大量研究項目。下一步將奶業作為重要研究方向,為奶業的科技創新、技術服務工作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全力支持“國際奶業戰略與技術研究中心”開展工作,攜手助力民族奶業全面振興。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發在致辭中指出,我國畜牧業的發展,一是離不開國際交流和合作。多年來中國奶業發展一直落后于西方奶業發達國家,因此加強與國際奶業發達國家的交流與合作,借鑒產業發展、產業組織、技術研發的經驗,互利共惠,發展自己的民族產業。二是離不開科研工作者的辛勤工作。我國奶業在產業技術研究上仍然需要開展大量的工作,有必要整合國內的科研力量、科研團隊等,取長補短,推動奶業科技的全面進步。三是離不開政府政策的支持、引導,政府主管部門推出的一系列行業扶持政策和引導文件,對保障、規范奶業快速、健康發展起到巨大的作用。我國奶業的發展需要一個更健全、更智慧、更強大的產業智囊團開展產業咨詢,為行業把脈。四是離不開龍頭企業的帶動和產學研結合。我國乳企需要在產業技術推廣模式、人才培養、產業技術合作模式等方面,不斷的開展創新和努力。從以上幾點可以看出,國際奶業戰略和技術研究中心的啟動顯得尤為重要,在李勝利教授的帶領下,在我國奶業的資源整合、產業咨詢、國際學術交流、技術研發、產業服務、人才培養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貢獻,推動了奶業產業進步和行業快速發展。

  中國農業部畜牧業司副司長孔亮表示,奶業在中國是新興產業,是有活力、具潛力的產業。盤點2017年中國奶業,總體保持穩定的發展勢頭。養殖方式加快轉變,預計年底規模養殖比例超過55%,牛奶平均單產達到7噸。乳品質量安全狀況良好,前三季度生鮮乳和乳制品抽檢合格率分別達到99.8%、99.5%,規模牧場乳蛋白、乳脂肪等指標達到奶業發達國家水平。乳制品消費穩步增長,前三季度乳制品銷售2291萬噸,同比增長5.1%。今天中心的成立對中國奶業行業的發展具有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將有助于加強和深化奶業國際交流合作,有助于提供更多奶業重要的戰略性、前瞻性和科學性咨詢,有助于推動我國奶業整體競爭力水平的提高。今后我們將幫助把中心建設成為“奶業智庫”,與中心緊密聯系、大力協作;充分發揮中心“孵化器”的作用,培養技術管理人才;充分發揮中心“望遠鏡”的作用,謀劃中國奶業長遠發展;充分發揮中心“顯微鏡”的作用,知微見著、及時準確反映一線生產和科技存在的問題;充分發揮中心“傳播器”的作用,研究集成推廣關鍵實用技術,宣傳乳品營養知識。

  河北省保定市常委、副市長王鋒在致辭中指出,保定因“保衛大都,安定天下”而得名,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和保定知之深、愛之切,多次來保定視察工作,并做出了設立河北雄安新區這一國家大事、千年大計的戰略決策。同時農業部又聯合北京、天津、河北發起環京津貧困地區農業扶貧共同行動。保定市是農業大市,也是奶業大市,2016年牛奶產量58萬噸,占全省牛奶產量的13%,蒙牛、新希望等企業在保定有很好的發展。多年來,農業部對保定奶業發展給予了大力支持,在河北召開中國奶業20強及奶業振興大會,與河北簽署振興奶業示范省合作協議,保定作為奶業大市被列入其中。中國奶業協會2016年在保定舉辦屆D20企業奶源轉型升級高峰論壇;以李勝利教授為的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也連續兩年在保定舉辦奶牛技術培訓班。中國農大與保定淵源頗深,合作良好。河北農大李保國教授生前所帶領的團隊是中農的專家團隊之一,涿州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合作的典范,2016年簽署了新的戰略合作協議。希望各位能把保定作為政策創新、產品創新和技術創新的試驗田,關心保定,支持保定,我們將全力做好各項對接和服務工作。

  美國駐華大使館農業處公使銜農業參贊金博龍(Bruce Zanin)表示,美國不僅僅是奶酪等成品出口國,而且提供很多的技術輸出,如奶牛育種技術。美國也是在不斷改善奶業的發展,在威斯康星大學開展牛精英計劃,目前已經在中國的很多大學得到了傳播。通過這些合作,中國的乳制品行業在安全性和生產效率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未來的關注點是創新,創新是需要有可預測性和透明度,所有產業鏈的參與者都要建立互信的機制,并愿意在研究方面加以投入,來滿足中國市場不斷變化的需求。希望中國的主管方也能夠給予一些及時的幫助,比如注冊、批準等,以為未來的發展和合作提供更多的便利。中國目前也能夠確保自己的標準與中國的消費者需求相匹配,而且也看到在乳制品方面也有很多制度方面的創新,所以我們看到更加透明的監管機制也促進了創新方面的作為,也能夠為中國消費者帶來更多的新產品。

  新西蘭駐華大使館農業參贊Howard Staveley表示,新西蘭是中國奶業長期發展的合作伙伴,非常看重研究領域的合作,促進奶業生產力的提高和提高消費者對奶制品的興趣。在政府層面,新西蘭和中國進行合作,在奶牛健康、培訓、奶牛血統和表現以及牛奶質量等方面進行了相互合作。在行業層面,兩個國家在乳制品生產和加工方面有大量的雙向投資,以及兩國行業協會和公司之間的大量交流。在消費層面,新西蘭奶制品公司與中國公司結成伙伴關系,為中國消費者發展創新性產品,幫助我們打開新的市場,使中國奶制品行業受益。我相信通過各個層面的協作,我們的伙伴關系將會得到深化和拓展,帶來共贏和共同發展,今天中心的建成也會為這項事業帶來重要的貢獻。

  中國奶業協會會長高鴻賓表示,這些年中國奶業有了很大的發展,有了脫胎換骨的進步,和9年前三鹿牌幼兒奶粉事件時比較,現在是翻天覆地的變化。能有如此的變化,除了整個行業共同的努力,政府的支持、幫助和指導之外,一個重要因素是中國奶業始終堅持開放這個基本國策。在中國奶業的全產業鏈上,大型企業基本達到了國際的先進水平。這是因為充分借鑒學習和吸收了國際先進理念、設備、技術。對于中小企業,要提高水平就需要學習,走出去看,加強國際交流至關重要。中國奶業雖然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還有不足,缺少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和核心競爭力,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所以中心件事就是建設國際交流的平臺。第二,我國奶業實干家多,做事的人多,想事的人少,大型企業有研究院,但中小企業沒有這種研究力量,沒有智慧研究企業未來的發展,特別是整個奶業宏觀發展遇到重大問題怎么破解,因此,如何持續長期穩定的發展,是未來發展的瓶頸。這個行業不僅需要國際交流的平臺,還需要一個思想的智庫,因此中心的第二件事是為政府、行業提出政策性的建議。第三是企業咨詢和企業診斷,除了和一些大企業保持密切聯系外,還要重點關心中小企業,幫助他們進一步發展,突破瓶頸,走向全國和世界,通過集合各個領域的專家,全面幫助這些企業進行研究和診斷。因此,中心的成立非常有意義。中國農業大學是農業領域研究的高學府,因此完成這幾項任務不但責無旁貸而且行有余力,感謝中國農業大學對奶業的支持,也希望這個中心為行業和企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出席大會的部分嘉賓

 

  中心揭牌儀式

  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李金祥、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發、河北省保定市常務副市長王鋒、美國駐華大使館農業處公使銜農業參贊金博龍(Bruce Zanin)、新西蘭駐華大使館農業參贊Howard Staveley見證下,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孫其信、中國奶業協會會長高鴻賓、中國農業部畜牧業司副司長孔亮、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勝利宣布中心成立并舉行揭牌儀式。

 

  簽約及頒發證書

  國際奶業戰略和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勝利代表中心與批10家戰略合作伙伴(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內蒙古圣牧有機奶公司、長春博瑞農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山東華澳大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山東得益乳業股份有限公司、西藏拉薩市城關區、利拉伐天津有限公司、杭州康德權飼料有限公司、上海科湃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簽約。

  國際奶業戰略和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勝利,全國畜牧總站站長楊振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沈建忠,農業部國際合作司歐洲處處長吳立峰,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院長咼于明,為11家國際奶業戰略和技術研究中心支持單位(大北農集團、長春博瑞農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利拉伐天津有限公司、杭州康德權飼料有限公司、北京國科誠泰農牧設備有限公司、光明牧業有限公司、勃林格殷格翰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北京東方天合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山東奧克斯畜牧種業有限公司、意大利亞士可化工大藥廠、百奧明飼料添加劑中國有限公司)頒發《國際奶業戰略和技術研究中心支持單位榮譽證書》。

 

  專家報告

  國際牧場聯盟(IFCN)主任 Torsten Hemme博士根據2006到2017年全球奶價的變化分析波動趨勢,指出全球奶價呈現像過山車一樣的波動,奶業市場主要表現為供大于求。IFCN致力于奶業現狀分析,對奶業數據進行收集、校準和分析,其從全球奶價變化分析國家奶價的傳動機制,并細化到主要奶業生產國傳動機制,分析2017年各國奶價與全球奶價的分離度。同時總結了全球不同地區的牧場規模比例,分析牧場規模和原奶成本之間的關系,規模越大,原奶成本中的人工成本越小。分析不同國家的牛奶生產成本顯示,澳大利亞、新西蘭牛奶生產成本較低,而中國牛奶的生產成本高。IFCN監控德國、美國、新西蘭成本變化,分析成本變化主要受匯率、飼料價格、技術效率因素的影響。他從奶業核心驅動力和牛奶供給變化推測2018年奶價趨勢。奶業經濟的核心驅動力在于全球奶價變化,供需影響的奶價變化具有時間滯后性,而形成價格的波動。通過供給量的變化來預測未來價格走勢,根據60個國家牛奶生產數據,顯示世界牛奶產量的增長主要來自于歐盟、印度和美國。奶價跟飼料成本的波動先是影響了奶農的收益,進一步影響了牛奶產量。總體來說,為期四年的奶業周期已經結束,2017年供給量還在增長,脂肪需求增長強勁,蛋白需求溫和增長,預計2018年新的價格模型會出現并出現下滑,但不確定從何處開始。

  國際奶業戰略和技術研究中心、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勝利從國家對中國奶業重視程度、中國奶業的進步,存在的問題和機遇等角度總結中國奶業發展的歷程和變化,并對中國奶業未來發展提出了多維規劃和建議。

  一、中國奶業是政府高度關注的行業

  2017年1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了君樂寶旗幟乳業。2017年2月16日,汪洋副總理考察雙城現代牧業萬頭牧場。2017年9月14日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視察君樂寶正陽分廠。我國已經連續3年舉辦奶業D20會議。政府出臺保障政策,包括養殖環節,2005年的奶牛良種補貼政策;2008年的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和奶牛生產性能測定;2012年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2015年糧改飼和種養結合整縣推進和奶牛政策性保險。加工環節,2010年,《企業生產幼兒配方乳粉許可條件審查細則》;2011年,農業部《生鮮乳生產收購記錄和進貨查驗制度》;質檢總局發布《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2013年,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2016年,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

  二、中國乳業在進步,中國奶業自信在建立

  在近幾年,中國奶業結構進行了深度調整:奶牛數量大幅減少;奶源結構優化;牧場數量下降,規模化成為主流;質量安全得到極大保障。主要表現在:一是奶業規模化比重提升。2016年全國奶牛百頭以上存欄比例達到53%;規模牛場奶牛存欄451萬頭;牛場數量約6370個。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監測到,2017年9月奶價為3.64元/千克,底部逐步回升。大城市周邊奶價迅速上升,其他地區也呈現了緩慢上漲。但生鮮乳總成本在8、9月也比7月呈現了上漲,為3.41元/千克。二是生鮮乳質量逐年提升。2009-2016年,累計抽檢生鮮乳樣品17.8萬批次。農業部從2009年開始實施生鮮乳質量安全監測計劃。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檢測到規模生鮮乳脂肪、乳蛋白呈現季節性波動,但含量逐漸提高。規模場生鮮乳細菌數、體細胞數逐年下降,規模牧場達到歐盟水平。

  三、中國奶業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三大挑戰:一是進口壓力大。2016年,我國乳制品、奶粉(含幼兒奶粉)、液態奶的進口量分別為2176.9、826、655 千噸。我國生鮮乳供需存在季節性矛盾:2016-2017年上半年供大于需,牛奶原奶限收量10%-15%;規模牧場半數處于虧損狀態。2017年下半年,我國生鮮乳價格已經開始上升。2017年9月之后,需求旺季到來。相比6、7月的價格低谷,主要乳品企業提價10%-20%。相比新西蘭、美國、荷蘭,我國的原奶和乳制品價格缺乏國際競爭力。二是保障質量安全的壓力大。質量安全事件做到“零發生”比較困難,但消費者對質量安全事件“0容忍”,因此保證舌尖上的安全責任重大。我國奶業鏈條長、環節多。僅養殖環節,就有150萬奶農、5000多個奶站、6000輛運輸車,點多面廣,監管任務繁重。三是資源約束壓力大。飼料、土地、環保成本高。

  四、“十三五”發展思考

  “十三五”奶業著力點是將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生產力、理順生產關系、強化政策調控,三管齊下。奶業發展方向:組織形式(一體化發展、種養結合);養殖主體(適度規模養殖+大中型牧場);奶牛品種(荷斯坦為主);乳制品(液態奶+幼兒奶粉)。具體以“十三五”奶業規劃為引領,在生產力方面,一是“種”,奶畜良種化;二是“料”,飼料優質化;三是“病”,防疫制度化;四是“管”,養殖規模化、糞污無害化、監管常態化。五是優結構,宜巴則巴,宜常則常,互相支持。在生產關系方面,一是管理科學化;二是產業一體化。在政策調控方面,一是穩定并完善現有政策,探索目標價格保險試點等;二是建立協調機制,建立奶業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加強部門協調配合,暢通信息溝通渠道,形成推動奶業發展的合力。

  五、中國奶業面臨的巨大機遇

  一是政策法規制度。《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十三五”奶業發展規劃、苜蓿發展規劃;標準化規模養殖、奶業苜蓿發展行動等6項政策;制定的200多項國家、行業標準。二是市場基礎。我國居民人均奶類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發展中國家的1/2,但處于低水平飽和狀態。我國城鎮化每年轉移人口約1500萬,二胎政策實施后,每年多出生300萬左右的嬰兒。預計“十三五”期間,奶類消費將保持5%左右的增速,總量可望超過6000萬噸,比目前增加1500萬噸。三是飼草料生產供應。國家農業結構調整,加快發展草牧業,農業共給側改革,密集出臺糧改飼試點、草牧業試驗示范、青貯技術推廣等政策措施。四是肉牛業面臨著重要的機會。奶牛業成為肉牛業的繁殖基地,利用牽頭奶牛、萬頭奶牛場繁殖雜交肉牛是奶牛場未來增收、避險、致富的手段。五是奶業的國際化。目前有很多的奶業科研平臺、國際合作平臺以及實驗基地。本次由中心將成為中國奶業國際化發展的智庫、中國奶業產業的技術合作平臺,培養奶業人才,支持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此外,荷蘭奶業機械專家 William Smits作題為“未來奶業的智能化、信息化”的報告,通過分析推測未來牧場的類型和規模,從科技投入的影響因素、未來的發展趨勢、智能化、信息化和牧場應用以及云端層面描述他眼中未來牧場的形象。美國奶業資深專家Frank Delfino作題為“美國奶業產業與科技發展現狀”的報告,根據近年來奶業數據、奶價變化和養殖盈利水平概括了美國奶業總體情況,從一頭冠軍牛表現談到美國奶牛平均產奶性能、未來的養殖趨勢、解決方案以及對中國奶業一些思考。從技術角度提出了“纖維危機”、免疫力改善、后備牛精準飼喂和牛臉識別等觀點和技術思路。新西蘭糞污治理專家Settel Berwick針對中國奶牛養殖業環境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與模式作主題報告,從“十九大”談到中國、美國、德國、新西蘭和荷蘭的糞肥處理和相關政策法規,通過各國現代化養殖的特點和案例分析,提出“即時利用”和“可持續利用”是循環利用的未來,以及經濟可行的水處理方案。

  在自由論壇環節,各位行業大咖針對中國奶業與世界奶業如何和諧、融合發展,“互懟”“互助”和“互利”看中國奶業的發展,與世界奶業同行共同成長。

編輯:帥華

在線咨詢

在線咨詢

手機掃碼分享

關注微信公眾號

返回頂部

日韩三四理论电影| AV免费在线网站| 91精品国产亚洲| 天堂…在线最新版天堂中文| 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 欧美激情无码视频一二三| 在教室伦流澡到高潮HNP视频| 污到下面流水的文章| 一个色综合亚洲色综合| 软糯小受灌满哭求饶BL道具养成| 国产专区_爽死777| 特级毛片片A片AAAA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