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來愈多中國臺灣青年懷抱著一顆創業悸動的心登陸,揮展雄心壯志。多年前登陸創業,如今已是 “青創楷模”的臺商廣禾堂創始人鐘宇富,給予中國臺灣青年人中肯建議,大陸市場規模宏大,想深根品牌,必須穩扎穩打實干,千萬不要用“打醬油”心態或“打游擊”方式經營品牌!進入大陸市場要有持久戰,長遠規劃的深耕打算。
廣禾堂創始人兼董事長鐘宇富日前在一場關于中國臺灣青年赴大陸工作創業的座談會做出上述表示。這是中評社采訪團為深入了解當前的臺青在大陸工作、創業現況,由上海市臺協牽頭舉行的座談會,由上海市臺協6位副會長胡興中、李錦漳、吳文宗、鍾宇富、劉達緯、林玉珍,及秘書長汪友華交流與談。
針對臺青赴陸工作、臺商在大陸拓展事業心聲、對當前兩岸關系看法等進行討論。
臺協副會長、廣禾堂草本生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鍾宇富說,青年是兩岸交流的未來,兩岸未來牽系于青年身上,而在地臺商則可以提供臺青闖陸一扇窗,有機會融入當地市場。
鍾宇富表示,大陸市場規模大,尤其除了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未來二三線城市或內陸的機會還很多,尤其是幼教與母嬰產業在大陸開放二胎化政策之后,那更是太陽產業。
鍾宇富本人自己在十四年前來到大陸創業的“臺青”,當時月子餐行業在大陸是一片空白,民眾對于“科學坐月子”了解更是一片空白。他創將中國臺灣坐月子文化引進大陸,后來更在上海安家、結婚生子,全家人都在上海打拼,是臺商青年中的創業楷模。如今見到愈來愈多中國臺灣青年心懷大陸職場工作、創業夢,他從過來人角色,愿意當這些臺青的“導師”給予這些新生代一些中懇的建議。
鍾宇富以自己的月子餐為例說,廣禾堂月子餐目前已做到兩岸大并準備朝上市邁進。中國臺灣青年擁有母嬰服務業需要的熱忱,廣禾堂也很愿意結合兩岸優勢,為青年提供創造就業或創業機會。連續多年廣禾堂都向中國臺灣大學生敞開實習的機會之門。
鍾宇富以十多年自己的創業經驗分享,來到大陸傾注所有熱情來點燃自己的品牌夢。從團隊組件,到設立中央廚房、生產工廠、科研研發、開設實體店鋪,經營品牌銷售渠道,培養專業調理團隊,及電商在線運營,每一個環節都是關鍵,也都是一步一腳印扎扎實實的投資。他回憶,光是公司年投入電子商務的費用就高達數百萬元。
他說,這幾年看過許多經營“投機者”,在月子領域就只想做做非正規的小三通生意,有的品牌靠著山寨抄襲過日子,幾十年過了,企業非但沒有成長,品牌也很難在大陸民眾內心深耕。
“永續的品牌經營是需要長期專注勤勤懇的投入”,歷經十多年,廣禾堂已經是月子餐領域家喻戶曉的招牌。當然,品牌要牢靠還是“誠信”需要過硬,合法合規經營,符合政府一切的法令規范是前提是所有企業終的保障,才能長久在大陸市場安身立命。
上海臺協副會長、三之三教育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文宗也在座談會上指出,從幼兒教育行業觀察,臺北市一年關100家幼兒園,但上海一年卻缺200家幼兒園。希望未來更多幼保科系相關背景的臺青能來大陸工作。
吳文宗說,他希望未來可以成立一個兩岸品牌的孵化基地與創客中心,不論是中國臺灣品牌進入大陸市場或者轉業轉型升級,都能起到很大的力度。
此次中評社上海采訪團一行將在上海進行為期一周的走親采訪報道。包括由中國臺灣中評社長俞雨霖、中國評論通訊社社長郭偉峰,以及中國臺灣中評通訊社總編輯林淑玲、中國評論通訊社常務副社長周建閩、中國臺灣中評通訊社主任記者黃筱筠、中國臺灣中評通訊社高雄特派員高易伸、中國臺灣中評通訊社臺中特派員林谷隆、中國評論通訊社中國新聞中心主任林艷、中國評論通訊社國際部主任郭至君、中國評論通訊社記者金裕超、中國評論通訊社記者臧涵。
在線咨詢